第429章 东汉幼儿园岂是浪得虚名?(2 / 2)

郑重说明,这不是演习,重复,这不是演习。]

熟悉的提示音各朝代众人耳边响起,一时间只让众人倍感亲切。

他们该说什么呢,只能说天幕还真的是人美心善十分大度,居然这样的事都给他们友情提示了,实在是太友好了。

东汉。

皇帝们却并不这么觉得。

小主,

他们虽然逃过了开幕雷击,但他们终究是没逃过不孝子孙。

前面两个天幕没有细讲的,杀伤力都这么大了,这个到底能离谱到什么程度。

他们对此分外担心,也分外没数。

明君是各有各的英明不假,问题是昏君的昏庸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啊。

你永远都想象不到,一个昏君到底能在哪方面作妖,又能作妖到何种地步。

你以为昏君沉迷美色已经是极限了,天幕就会告诉你,不,他们还会认儿子。

认贼作父都不算什么了,认贼做儿才是人才,毕竟,安史之乱呢。

你以为认贼作儿已经是此生极限,但有人会告诉你,不,还有认贼作父+父子联手一起作妖的。

哦,对了,还能顺便跟敌人的弟弟拜个把子。

你以为这就很离谱了吗,绝非如此,现实告诉我们,还有自灭满门的。

但这也不是最离谱的,毕竟还有一家子神经病的,做卖国贼的。

对比来说,杀忠君爱国的将领或官员这件事,居然也只能算是基操了。

当你凝望昏君时,昏君也在凝望你……,不存在的。

你就能看见物种的多样性,你就永远无法想象,一个人到底能无下限到什么地步。

对此心得颇有体会的东汉皇帝们,在听到虞美人的警告之后,压根就不敢不以为意、放松警惕。

唯恐自己一不小心就倒了大霉,阴沟里翻船。

毕竟他们也是着名的短命钉子户。

要是因为那些个不孝子孙而折了寿,那他们不得被晦气死。

他们十分听话的让人叫来太医,又学着后世的方法深呼吸了几下,这才敢把目光再次放在天幕上。

他们倒要看看,这第二次的党锢之祸能有多闹心。

总不能一下子真要亡国了吧。

却不知,这怎么不算,在一定程度上的一语成谶呢。

不过最多是伏笔,不能更多了。

……

[第二次的党锢之祸,是发生在公元168年,建宁元年汉灵帝即位时,结束于公元184年,前后历经十几年的时间,过程更是几经波折。

而不得不说的是,如果汉灵帝没那么多骚操作的话,也许用不了十几年的时间也说不定。

在汉灵帝刘宏即位时,窦皇后被尊为皇太后,窦武因身为皇太后父亲,也被任命为大将军,陈蕃则再度被任命为太尉,两人与司徒胡广一起掌握朝政。

同时,在第一次党锢之祸中,被放归田里,终身罢黜的李膺、杜密、尹勋、刘瑜等人,也得以被重新起用。

这个时候,民间大多还认为,贤人在朝,太平盛世快要来了。

但事实证明,他们又一次跟宦官们掐起来了,并成功以失败告终。

但窦太后似乎并不十分坚定站在士人的立场,反而认为宦官参政从汉元帝时就有,是正常现象。

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窦太后跟宦官们的关系,也算是颇为“友好”。

具体表现为,宦官首领曹节、王甫等人则在窦太后面前谄媚侍奉,窦太后也多次在他们怂恿下乱下命令。

窦太后的父亲见此,觉得不能够啊,于是便趁着日食的天象上书太后,要求革除宦官参政。

但基于一些我们已经说过的缘由,窦太后虽在窦武等人建议下处死了宦官管霸、苏康等。

却也选择保下曹节等人,不愿士人处罚他们。

别问这个时候他们为什么都在谄媚和建议窦太后,而不是汉灵帝。

问就是东汉幼儿园岂是浪得虚名,汉灵帝登基时也才11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