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这个时候的朱买臣的莫欺少年穷,并不是“莫欺少年穷、莫欺中年穷、莫欺老年穷、死者为大”的那个莫欺少年穷。
他是真的,货真价实实行了一波我们猪猪特供的打脸剧情。]
各朝代众人:……
好歹毒的莫欺少年穷、莫欺中年穷、莫欺老年穷、死者为大。
后世人到底怎么回事,怎么在什么时候都能脑洞大开,指指点点.jpg。
如果不看他们被逗得笑出来的表情,和露出来的牙花子,这大概是一副很严肃的指责场景。
汉朝。
不说看热闹的各朝代众人了,就是朱买臣自己……
也被无语到了。
不是,这是能用来开玩笑的吗。
他就只想快点知道,后面的自己到底犯了什么事了,怎么就成为了巫蛊之祸中的小反派了。
也有可能是炮灰一个。
这种指控简直太过分了,他完全不能接受。
至于你说他前妻那一段……
嗐,都什么情况了,谁在乎啊。
他就想知道,天幕说完这全程之后,自己的脑袋到底还能不能保住。
他可知道陛下是个什么性格,别老平日里好像挺贪欢好色,荤素不忌,咳……
但真实性格凶残的一批,根本就不是他这样一个小小臣子惹得起的。
明朝。
朱元璋试图从自己知道的汉朝历史中扒拉出这样一个人物。
答案是——
失败。
应该说,别说是朱买臣了,除了封狼居胥、饮马瀚海的霍去病,和他舅舅卫青,他也就认识一些皇帝了,能把人认全了都够呛。
虽然这人好像也姓朱,但凭他如此传奇的经历,也就不急着上前认个祖宗了。
至于讲到明朝时,天幕会不会讲到他,那他就不指望了。
毕竟这一次,天幕好像不太乐意讲一些逆袭人生,除非是没人可讲了。
他也只能期待一下,天幕讲的的这个人,要么是个人才,要么让他能看见大明的未来,或者能扭转大明在后世的评价。
反正怎么都好,他就等着听呢。
……
[朱买臣此人,深谙人要打脸,杀人先诛心这一真理,他深知衣锦还乡这件事,不能直白的来,要暗戳戳的来。
要做到在所有人都不屑的时候,打脸所有人。
于是,在得到猪猪的明示之后,朱买臣身穿破烂……
回到了会稽。
原来,汉武帝听取朱买臣建议之后,便下诏命令修造大兵船,准备粮食和一些水战用的器具。
诏书下发后,大批军队就随从着朱买臣一起出发前往会稽郡。
都这个排场回来了,朱买臣来到会稽郡城外时,随从自然会在城外等候。
但朱买臣自己,仍旧选择穿上又脏又破的旧衣裳,把太守印绶藏在怀里,步行来到郡邸。
当时正逢年末上计官吏到京上报的时候,会稽郡那些上计官吏正聚集在一起饮酒,对朱买臣的态度,那是都不屑看上一眼的。
就在这微妙气氛中,朱买臣走进后厅,他就和守邸人一起吃饭。
然后,然后啊,到了吃到快饱的时候,朱买臣就开始悄咪咪的,露出那系着官印有意无意的让守邸人看见。
那人当然觉得奇怪啊,想着觉得那东西到底是啥,这朱买臣怎么就偷偷摸摸的。
然后他就这么一上前,一抽,整个人都傻了。
这玩意不是绶带,看看朱买臣,再看看那方印章,那不就是会稽太守章嘛。
这还得了,朱买臣这不就是翻身农奴把歌唱,直接逆袭成官老爷了嘛。
就这样,那人急忙走出屋外告诉上计官吏,说的大概是,“朱买臣那人牛逼了啊,直接发达了啊,趁我们太守了,可别(四声)喝了,那可是太守。”
但我们也说了,朱买臣他选的时候会稽郡那些上级官吏正聚集在一起饮酒的时候。
当时那些官吏们自然都喝醉了,闻言当即大叫大喊道:“乱说大话。”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守邸人说:“你们试着进屋来看看吧。”
按照爽文模板,这个时候自然要出现一位平素轻视朱买臣的旧相识,走进室内看到官印,然后被吓到屁滚尿流,成为主角打脸剧情的一爽点。
现实也正是这样,所以我不就说了,朱买臣在这个时候,拿得可不就是“莫欺少年穷”的剧本吗。
这个时候,确实出现了一位素来轻视朱买臣的人,对守邸人说的话,那真的是一千一万个不信,头铁跑过去确认,然后被吓得回头就跑,并成为朱买臣的助攻,高声嚷道:“的确如此。”
后面的事情相信大家也猜到了,就在众人惊慌无措的时候,众人去告诉了会稽的守丞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