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真要说起来的话,与其说嬴政是在意什么东西传进传出,不如说更在意后面的那些朝代,揣着宝藏不懂得珍惜,不抓紧研究,不走在前沿,反而被别人超过去了。
就,不爽,很不爽,非常不爽。
唐朝。
二凤看到那么多传出去的,特别是看到还有唐朝的戏份,突然沉默,心虚.jpg。
又想起了那些遣隋使、遣唐使。
虽然他们唐朝不是第一个这么干的,但怎么说呢,他们是最出名的那个。
并且,应该,好像,大概,也并不能否认,确实是有遣唐使这么个玩意存在。
就突然更心虚了。
并不知道后面朝代还有毫不在意,把一些非常宝贵的资料,大把大把的往海外人手中送的朝代,二凤沉默,二凤叹气,二凤认命拿起工作,努力保持住该有的平衡。
或者说,李世民就算我知道了,也不会在这种事情上突然摆烂。
毕竟他二凤只听过争当上游的,还没听说过比烂的。
举个例子,所有凤凰不都是飞得高高的,永远昂扬帅气。
凤凰哪有自己主动钻地里的道理。
元朝。
看看其他朝代都是往外送,他们是往回拿,忽必烈突然抬头挺胸.jpg。
那个蒙古帝国,跟他可可爱爱的大元朝有什么关系。
没错,就是这样的。
理直气壮.jpg。
明朝。
朱棣看了看再次出场的万历皇帝,眯了眯眼。
心中疑窦丛生。
他现在就一个问题,他的戏份呢。
天幕这讲抢救的时候应该没特意区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而是直接按国家归纳总结的。
所以,问题来了,他的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东西应该也不少啊,怎么就没提提他呢。
已经瘦了一大圈的朱高炽扯了扯唇角,心里碎碎念,父皇说的那些好东西,可别是那些快烂大街了的香料吧。
还有就是,郑和下西洋丝绸之路,应该也不能算是一个性质吧。
父皇你在遗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