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明明是在讽刺那个李承乾,却生生给能看见天幕的所有人一种感觉,虞美人这分明是在讽刺这样评价李承乾的那些人。
各朝代众人就:……
不是很能理解,这人都不敬师长了,都要杀亲弟弟了,都要造反了,这天幕怎么还维护上了呢。
这要是搁平时,不得把这个李承乾喷上个百八十遍的,才能解心头之恨。
疑惑.jpg。
大多数人倒是没有因为虞美人的拿腔拿调愤怒,一是早已习惯了虞美人这性格,二是天幕这指向性分明极其明显。
根本就不是在说第一次听说李承乾这人的他们。
而且,再想想虞美人之前说过的,李承乾是那种被社会、生活、家庭逼迫到从心理疾病到心理变态。
与其纠结李承乾的行为,不如纠结李承乾怎么就从这样变那样,那样变这样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唐朝。
李世民对此也是深深地迷茫了。
对啊,他自认为自己所做并没有什么问题啊,对承乾的偏爱更是有目共睹毫不掩饰的好。
更是为承乾能坐稳储君的位置耗费心思,甚至是不留余力的培养。
承乾最后怎么就要刺杀弟弟,甚至造反了。
选择性忽略了李承乾不敬师长的问题,李世民陷入沉思。
……
虞美人看着众人不理解又拼命想要理解的求知眼神,也不想阴阳怪气和卖关子了,说道。
毕竟他们是真的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我就直说了吧,李承乾就是被那些“宠爱”的动作逼疯的。
对比于其他朝代朝代的太子来说,李承乾拥有更多的宠爱,这是幸运,却也是不幸。
首先是宠爱他的母亲去世,给他很大的打击。
那个时候,李承乾多大,也就十六岁、十七岁,这里我没有算虚岁。
大家可能觉得这个年龄的少年人已经不小了,能明辨是非了,能挑起担子了,能娶妻生子了。
这一点我不反驳。毕竟你们那会儿确实是这样。
但李承乾的问题还不一样,他患有足疾。
可能是因为遗传病,也可能是因为意外,这个史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
因为这件事,朝堂上弹劾的声音也渐渐多起来了,并且李世民对李泰的宠爱也是不掩饰的。
这大概就给李泰一种错觉:我还有希望。
给朝臣一种错觉:李泰还有希望。
给李承乾一种错觉:李泰也有希望。
这感觉,像极了在李渊和李世民中间当夹心饼干的李建成。
只想呐喊一句:我太难了。]
虞美人说到这里顿了顿,喝了口水,才继续说道。
[而就在这个时候,母亲的去世对他来说又是一迎头痛击。
毕竟父亲对他,那是当储君培养的严厉。
老师对他,那是一板一眼的劝谏,也许还有玩乐后的,“这是胡亥,是昏君,是谁谁谁所为”的教训。
这时候,大概是唯一净土的母亲去世。
这种事情,也许有人能扛过去,像是李世民,也有能力自己解决。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心理强大,能力卓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