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很大程度上,朱允炆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基于儒家,带着浓浓的“儒”的特色。
但大家必须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当时明朝,最能作妖的不是其他,正是那些儒家文人。
明朝皇帝能够有“易溶于水”说法,就跟这些人脱不了干系。
而在朱允炆的“建文新政”中,他除了做出那些好的方面,他还更进一步的优容文士。
最重要的是,朱允炆还搞起了复古,将一些官名、殿名、门名无意义的改变。
以上短期内可能没什么问题,我们也觉得瑕不掩瑜,还不错嘛,毕竟他还减轻了赋税,让地方政府收养鳏寡孤独废疾者。同时重农桑,兴学校,考察官吏,赈罹灾贫民,蠲免赋税等。
但这并不是没有问题的,大家可能忘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朱允炆做了几年皇帝?
如果是十年二十年,那肯定没什么问题,
可他只做了四年皇帝,这也就意味着,他是在做皇帝的四年中,在下达了这么多的命令的同时,还不忘针对各地的藩王,
这还不算,与此同时,他还弄起了井田制。
总体来说,朱允炆的问题是政策不错,但操之过急。让很多重要措施都成了一纸空文,并未得到认真落实。
而且也没抓好主次矛盾,这里就要说了。
虽然我们对永乐帝朱棣很有好感,但理智来说,削藩是对的,毕竟他朱允炆不是藩王的爹,而是侄子。
虽然老朱确实在设立藩王的时候就十分谨慎,让明朝的藩王根本做不到像是汉朝诸侯一样,但谁能保证他们真就乖乖听话。
所以朱允炆想要削藩这件事,这没什么不能理解的。
但朱允炆的问题,偏偏就是他能在“建文新政”的实施上理想主义还又快又密。到了削藩这一方面,就变成优柔寡断、主次不分了,只能说败得不冤。]
虞美人这话说的中肯且难听。
谁也没有想到,一直表现的对朱允炆不看好,相反对朱棣十分友好的虞美人能说出这话。
毕竟,他们都以为,虞美人朱允炆削藩这件事情有问题,都是站在她看好朱棣的角度说的。
他们以为,虞美人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因为朱棣没想过造反的事情,所以朱允炆削藩不对。
可实际上,这是第一层,而更深层次的意思的:削藩没问题,但方法不对,所以注定失败。
而后世嘲笑朱允炆的点,也主要在没长脑子还搞什么削藩运动,这不是搞笑吗。
而想更多的人也品出了另一层意思,这种削藩抓不住重点,推行新政也操之过急的皇帝,确定不会把明朝带沟里吗。
啊这,他们悟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他们也真的好奇,后世看历史的角度还真是奇怪。
不看好一个人也不耽误我夸他。
看好一个人也不耽误我分析一下他死不死。
有种魔幻现实的荒诞感。
……
虞美人却觉得这很正常,毕竟不是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