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命者上钩来(2 / 2)

并简要的说明了其理由。范老师的这一题外话在当时可谓是违反了“保持一致”的原则,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则是茅塞顿开的感觉:“是啊,如果损失能够补回来,那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去担心“运动”再来呢?”

其实这就是西方经济学者将“沉没成本(Sunk Cost)”比喻为“覆水难收(Don’t cry over spilt milk)”,范老师所说的实际上就是沉没成本的道理——“运动”所造成的损失是不可能补回来的。

陆卓鸣老师讲授的是“世界经济地理”。开学第一堂课陆老师走上讲台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这门课是很好过的,期末考试就是写一篇文章,而且,我上课从来不点名。”

正当同学们紧张心情稍有放松时,他又补充说:“到目前为止,我的这门课只有一位同学没有过。”

并在稍作停顿后解释了这位同学没有过的原因:“因为他拒绝交卷。”引得下面哄堂大笑。第一堂课就告诉学生不用担心过不了,而且不点名,难道他就不怕逃课吗?

后来发现,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因为陆老师的课讲得实在是太好了!听他的课简直就是一种精神享受。所以,尽管大学逃课可能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很少有学生逃过陆老师的课。

……

多数同学课余时间除了看书,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锻炼英文口语,大多数人语言方面都是零基础,学习起来非常吃力,词汇语法可以死记硬背,口语对话比较麻烦,很多人就会聚集在花神庙相互练习口语。

在未名湖的南岸,原来有座庙宇叫“慈济寺”,庙门面湖,正殿及配殿都建在土山上,正殿旧址就在今天斯诺墓所在的地方。后来此庙毁于大火,此处仅存庙门。相传清代圆明园养花的太监们,常在此祈求花神,保佑他们所养之花四时开放,所以又称此庙为“花神庙”。

庙门是个单独的建筑,像个微缩版的凯旋门,曾经有顽皮的同学给庙门贴了副对联,上联:庙小妖风大,下联:池浅王八多。横批:对号入座!

这是把未名湖畔的学子一网打尽,全骂进去了。这副对联存在很长时间,一直到后来下雨淋湿了才没有了。到了也没搞清楚是谁干的,不过那笔毛笔字不俗,很见功力。兴许不是学生干的,是哪个老教授童心未泯,弄出的恶作剧,也未可知。

陈冀对恶作剧没兴趣,他一直想在未名湖里钓鱼,未名湖里是有鱼的。大概在1930年左右,几个燕大的学生,把圆明园旧址的一个大水法构件“翻尾石鱼”放进未名湖里。

陈冀只想在未名湖畔大喊一声:“我也无金钩!也无香饵!来!来!来!负命者上钩来!”

渔猎是古人的必备技能,姜子牙,严子陵都是钓鱼的高手,韩信就差点意思,几乎饿死在水边。文财神范蠡不但钓鱼,还养鱼,“公富足千方,家累仪金,用什么办法致富的呢?”范蠡回答说:“治生之法有五,养鱼第一。种竹养鱼千倍利!”公元前475,范蠡著成《养鱼经》,这是我国第一部养鱼著作。

许多大诗人都喜欢钓鱼,屈原,白居易,李白,杜甫,柳宗元,苏东坡,陆游…

据说曾经有位任公子,做了个大鱼钩和粗黑的绳子,把五十头肥壮的牛作为鱼饵,然后蹲在会稽山上,将钓钩甩到东海。三年,海面上风平浪静。

忽然有一天鱼钩动了,一条大鱼昂头扬尾摆动鬐背,激起的白色波涛就像山一样,整个大海为之震荡,发出的声响好像出自鬼神,骇人的声威震慑千里。

任公子钓到的这条鱼,有多大?切小块然后腌制成鱼干,从制河以东,到苍梧以北,没有人不饱食这条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