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起很多学生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果然人活得久了什么都能看到”。
胡老师说完唐朝的建立过程,接着说:“说起唐朝,我们不得不提的几个关键时期就是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时期。”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治国要心存百姓,损害百姓的利益来俸养君主就像是割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饱了,人也快死了。”
“所以他实行的是以民为本,休养生息,劝课农桑的政策,并且他虚怀纳谏,知人善用,开创了贞观之治。他在位期间......”
战国时期。
孟子摇了摇头,早就和你们说了,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可是没人愿意用这种思想治国,真是可惜啊!
听着胡老师说唐太宗治理时期的唐朝情景,孟子想:看看人家李世民就把这个理念用得挺好的。
他觉得还不错,虽然相距千年,自己的思想还是被认同了,李世民也算自己的知己了。
秦朝。
秦始皇听到这些在后世被多次提到的理念,以民为本不就是后世一直秉持的吗?
小主,
没想到在唐朝的时候李世民就用上它治国了,而且部分思想还被沿用到了后世,这人还是有点能耐的。
秦始皇想着:这是不是唐朝强盛的主要因素?
唐朝。
李世民没想到后世对自己的评价这么高。
他以为讲到唐朝的历史,课本上会着重说一下他篡位的事呢,没想到提都没提。
后人怪贴心的,尽量挑好的方面来说!
突然,李世民想到一个问题,后世都没有皇帝制度了,他们这些皇帝是不是篡位好像都不是很重要了。
反正在后世的人看来,他们都是封建社会。
在后人的眼中,所有朝代的皇位说不定都是篡位得来的,大家没什么两样。
这么看的话,可能后人对于他们的改朝换代,龙椅上的人是谁都不太在乎啊。
毕竟连王莽那样的人都没有被打上篡位的称号。
可能他们更关注的就是皇帝的业绩了,做得好就被夸一下,做不好就只能被骂了。
这样一想,李世民松了一口气的同时还有点小失落。
总之,不被后人诟病他抢大哥的皇位就好,也幸好自己干出了一番成绩,不然不知道得被编排成什么样呢?
西汉。
刘彻表示不服,讲到他的时候不是挺客观的吗?好的不好的都讲了。
结果到了李世民这里怎么不说一下他做得不好的地方了?
刘彻不相信世界上有这么完美的人。
好像是为了回应他,接下来胡老师讲了李世民晚年时期选择继承人的事。
胡老师:“唐太宗在后期逐渐骄矜,征发百姓劳役增多,这给后面的唐朝产生了一些影响。他晚年的时候,继承人的工作没做好。”
“虽然立了太子李承乾,另一边又宠爱四子李泰。像他爹一样,来了一场兄弟阋墙,还迫使群臣卷入这场斗争中。最后太子和李泰都被废了,改立李治为太子。”
唐朝。
李渊、李世民、李承乾、李泰:。。。。。。感觉这段话骂了很多人啊。
李渊:没想到都说到后面了,我还会被回过来的一箭射中。哎!难道是我开了一个坏头吗?这些逆子们有样学样。
李世民:这是什么情况?太子和老四争夺皇位?我晚年不至于很昏庸吧?怎么也犯了汉武帝那样的错误了?
他觉得李治当太子也还行,这个儿子性格温和,能力还是有的,就是身体有点不好。
还没死的李建成:哈哈,李世民,这就是报应啊!活该你抢走我的位置。
想到这对李世民没有造成什么大影响,李建成有点失望。
还没当上太子的李治:???我当太子了?这是什么恐怖发展?
他发誓,他真的没有做皇位的想法,一来他不是嫡长子,二来最受宠的也不是他。
最重要的是,当他父皇的继承人太危险了。
说实话,要是可以的话他不太想当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