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第三节课是思政课。
课堂开始,吴老师先给大家放了一首歌.
旋律响起没多久,同学们已经听出这是什么歌曲了。
【(春天的故事)(春天的故事)(难忘的春天)(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 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 在Z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唐朝。
李世民听着前奏出现了很个“春天”,有点好奇,这个春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怎么要强调这么多遍?
听到一个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时候,他有点摸不着头脑,觉得这写的有点过于含蓄了,完全看不出来是什么意思。
可是想到吴老师把这首歌弄到课堂上放,他觉得这一年对于Z国来说肯定十分关键。
教室里,学生们刚开始听的时候也没太大感觉。
这种类型的歌曲他们有的是在课堂上学的,大部分是家里上年纪的老人比较喜欢哼唱。
听着听着就熟悉了,也不知道怎么就记牢了。
很多时候听到都不会有什么深刻体会,有时候甚至会觉得好土。
可是现在一边听,一边把课件上出现的歌词和课本上的内容对照着看的时候,部分学生觉得好像体会到一点这些歌了。
【一九七九年 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 在Z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的聚起座座金山】
秦朝。
秦始皇看完这些歌词,明白了七九年对于Z国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可能就是这个国家经济腾飞的转折。
不然怎么会崛起一座座城、聚起座座金山呢?
他十分好奇这年Z国发生了什么,尤其是领导层发生了什么。
整首歌听完,观看直播的很多人在歌词里抠细节。
虽然不知道具体的事件,但是从这首歌里面就能看出一九七九年和一九九二年这两个时间段,整个华夏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吴老师:“这首歌大家应该都知道吧?它描述了我国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大家知道我们现在生活中的三大件是什么吗?”
很快,教室里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回答。
“互联网、高铁、手机。”
“房子、车子、票子。”
“房子、车子、网络。”
......
五花八门的答案听得古人们一脸懵。
北宋
赵匡胤看着这些东西,高铁、飞机、网络他知道是什么了。可是票子又是什么东西?钱吗?
这,怎么说呢?这些东西都是俗物,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确实是很重要的。
赵匡胤对后世人这种归纳方式是有点服气的。
别说他们了,有些答案出来的时候吴老师都有点诧异,他暗暗叹了一口气,觉得现在的孩子受网络的影响真的挺深的。
吴老师:“新三件确实没有一个定论,不过旧三件基本上很多人都得到了共识。20世纪70年代家庭生活三大件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
老师一边说,一边还放出了这些东西的动态图片,旁边有十分简短的用途说明。
拥有一块宝石花手表,让你出门倍有面。
骑上凤凰牌的自行车,路边的目光铁定聚焦到你身。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蝴蝶缝纫机,你的忠实小助手。
很多人想到自己脚上登着自行车,手上戴着一块腕表出行,那副场景,好像确实有点酷啊!
各朝代和女红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看着缝纫机刷刷刷就缝好一块布,眼睛都亮了。
要知道缝补衣物真的十分伤眼睛,很多时候白天没时间弄,晚上靠着微弱的光源给一家老小缝补衣服。一两个时辰下来,眼睛都快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