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合作社?(2 / 2)

吴老师:“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已经含有社会主义的因素,这为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

“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信。马老师、列老师、毛老师的思想在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占有指导地位。”

西汉,刘彻:这个意识形态已经出现过很多次了,不过也是,思想确实很重要,不然秦国商鞅变法的时候也不会出现“愚民”这样的措施了,前朝也证明了这点,我们大汉的某些经历也证明了这点。

有人若有所思,有人赶紧翻之前做的笔记:满足社会主义的条件是什么来着?

吴老师:“虽然已经满足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但是我们还需要一个过渡期,即从建国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个时期我们的总任务和总路线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以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我们称为‘一化三改’。”

北宋,赵匡胤:那这个过程应该还是挺漫长的,可不是简简单单就可以达成目标的。很好奇他们是怎么实现这个改造的。

吴老师:“我们来看看具体措施。在改造农业的时候,我们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政策方针,通过逐步发展,互助合作运动,把落后的、小规模生产的个体经济变为大规模生产合作。”

“对于手工业,和农业改造采取大致相近的措施,通过手工业生产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变个人为集体。”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经过两步走的策略,把私人资本主义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上,然后再把国家资本主义逐步变为社会主义经济。”

吴老师这段话讲下来,很多人耳边一直响着“改造”两个字,他们已经听不进其它东西了,满脑都是“改造,改造”。

有的人则眼前一亮,这种方式妙啊!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征税问题,这是把个人的力量集中到一块。多人的力量合在一起可以产生更大的收益,到时候从这些收益里面拿出一部分去建设国家,肯定比征收个人的税要来得划算。

不过很快有人又有点泄气,现代的合作社可能暂时无法在古代实行。

后世的合作社是不同阶层、不同姓氏的人组合而成的,他们没有血缘关系,只要满足自己利益就可以加油干。但是古代不行,在一个讲究宗族的时代背景下,这种措施太难得到成果了。

有人兴致大减,但也有人兴致勃勃,即使不能全国实行这种改造,但小面积的还是可以试验一下,可以先把分散的那部分力量集中起来,最后再想其它办法也行。

毕竟后世不都说了吗?进入我们华夏的理论要具有我们自己的特色,那后世的理论来到他们这些古代,肯定也是要有时代特色的。

只要不影响大局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