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现代古风歌曲(2 / 2)

歌曲其实大家都知道,基本上也都会唱,朱老师主要是想通过这首歌加强大家的识谱能力和学会配合的能力,所以选了一首传唱度很高的歌。

音乐教室里有一块很大的教学白板,都不需要另外打印纸质简谱了。

看着朱老师放出来的简谱,观看直播的人看得有点晕,怎么后世的乐谱和他们时期的差别这么大?这完全不是一个体系了吧?

虽然很多人看不懂现代简谱,但是在朱老师的讲解下,懂音律的人还是从中听到了一些熟悉的东西,比如五声音阶。他们试着把阿拉伯数字换成宫、商、角、徵、羽,渐渐地也能听懂大部分内容了。

明朝,朱载郁:后世的乐谱应该是融合了别处的音律,不过这种形式还是挺新奇的。

几分钟后,朱老师的简谱教学工作做完了,她来到电子钢琴前面,打算先给大家完整弹奏一遍钢琴版本的《青花瓷》,这时古代的人才知道这个乐器的名称。

“当~当......”的声音响起,大家被吸引住了。

小主,

春秋时期,师旷:音质透骨,颗粒分明,声音悠扬,这也是一个好乐器。这曲子时而如山泉溪流,时而如雨落大地,虽和我这个时代之乐差异甚大,不过却自有一股清新之气。

三国时期,嵇康:这乐器的音色和琴、筝完全不同,饱满、紧实,犹如浑厚的珠子落入冰面,是另外一种韵味。

朱老师一曲完毕,很多人沉浸在现代乐曲之中,有一种这种音乐风格有点怪,但是又挺好听的感觉。

之后朱老师播放了一遍带着歌词的《青花瓷》,这次他们完整地见到了这首歌。

看着那一段段歌词,古代的诗人、词人们又出现了那种看现代诗的感觉。

第一句歌词出来:【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唐朝,韩愈:这句歌词的逻辑语法不是十分恰当,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后世的人都这样写的,他们或许已经改变用法了。

第二、三、四句歌词出来:【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唐朝,白居易:不知道这歌曲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不觉之间有一股淡淡的哀思,

南宋,李清照:虽然这样的写作手法不符合我们这个时代,但是写这歌曲的人还是有点功底的,短短几句就把一个画面描绘出来了。

第五句歌词出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北宋,苏轼:虽然很优美,但是天青色是指代晴天吧?它为什么要等烟雨?

听到后面,很多还在挑剔字词的人也不挑了,开始静静地欣赏后世的古风流行歌曲,虽然觉得有瑕疵,不过瑕不掩瑜,整首歌给了他们一种全新的体验。

整首歌听完后,有些人已经能够哼哼几句了。

之后就是朱老师教唱的环节,在她的教唱过程中,有人尝试着用不同的乐器试着演奏了一下,他们发现用古琴、古筝、琵琶等乐器弹奏出来的《青花瓷》有了不一样的韵味。

还在上课的裴姝不知道,一首现代流行歌曲自此之后在某些朝代开始流行起来了。

这种简单易学的曲子比古代某些晦涩难懂的听起来容易理解多了,一时之间有些人也开始试着用现代的方式作词曲。

这是很多人无法想到的,当然,这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