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K城。
一辆生物化学研究所的车停在博物馆前,从车上下来两名工作人员。
他们进入博物馆,找到馆长,问,“东西在这里吗?”
馆长领着两名工作人员走到二楼的一个陈列柜前,这个柜子里摆着13口棺材。
是迷你棺材,每个长宽大约20厘米X10厘米。
有两个迷你棺材的盖子打开,里头放着——更加小巧迷你。精致的木头人。
在每口迷你棺材的盖子上,用刀整齐地刻着人名,陈三水、陈翠...
这13口——不知是为何会有的迷你棺材上,刻着13个姓陈的人,从名字上看有男有女。
这些迷你棺材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距离陈氏村不远的一个山洞被发现。
发现的时候,考古学家仔细研究了这些迷你棺材。
发现这些棺材存在已久,究竟是什么人制造了这样精细的东西?
做这些棺材有什么用?纪念谁?
考古学家翻阅文献记载,发现了一个很有争议的坊间传闻——
和1900年一场蔓延全城的瘟疫有关。
此刻,博物馆内。
馆长戴着手套,小心翼翼地取出13口迷你棺材,两名生物化学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打开密封箱,将物品装了进去。
之后工作人员回到车里,车继续在闹市开。
开了几十分钟,车停在一栋古宅大房子前。回形结构,占地约400平方。
门口的牌子上写着“名医肖古枫遗址故居”。
大院门前立着一尊雕像,雕像是一个穿着西装、戴圆眼镜的男子。
手中拿着厚厚的医学书,雕像下刻着这个被后世瞻仰者的名字和丰功伟绩。
肖古枫,1900年留洋归来,将当时国外较为先进的医学技术与中医结合,发扬光大。
生于1880,死于1920。
雕像的脸部精致,但这并不是肖古枫真正的样子。
他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后人只能凭着想象,刻出他的样子,纪念这位绝世名医。
他可是在1900年救了人的再世华佗。
这栋雕像后的房子就是肖古枫生前居住的地方。
两名生物化学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进入院子,找到了“肖古枫遗址故居”的馆长。
馆长领着二人走进左侧的一个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