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醉杀局中局 5(2 / 2)

“李大民真的是突然失踪的?”许文山又问。

“是啊,突然有一天就不见了,村子里的人都问李美说,你爸爸去哪里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美说爸爸去外地了,再问,她就哭了,不说了。

那段时间李美很消沉,所以村里的人都在议论,李大民可能是有了别的女人,反正女儿也大了,他就跑了,不要女儿了。”

许文山脑中飞快思索着时间线索:

1976年,谭昆和叶炳良是流浪汉,好友;

1977年初,父亲李大民丢下李美一走了之;

1977年末,李美嫁给了同村、算是青梅竹马的猎人阿来;

1978年,结婚不到一年的阿来失踪;

1984年,李美离开余洛村,嫁给了谭昆。

这些线索缠绕在许文山的脑海中……

线索实在是太密集,看似无关,可为什么都是发生在余洛村?

这个村子一定曾经出过什么事。

许文山从档案文件里拿出谭昆和叶炳良的照片给何伯看,“何爷,你认识这两个人吗?”

照片里是27岁的谭昆(1985年死亡),43岁的叶炳良。

何伯看着照片好一会儿,眉头皱了皱,“没有印象了,哎,我要吃饭了,我要回家吃饭了。”他喃喃说。

不知不觉聊了一个多小时,也差不多了。

许文山扶起何伯,“何爷,你慢点,我送你回去。”

“不要了,我可以走得了。”

他拄着拐杖,沿着石路颤颤地离开了祠堂。

许文山正准备离开,走了几步,突然脚停了下来。

他往回退一步,转过头,盯着祠堂的一面墙上看。

挂着满满一面墙的照片,全是合照。

这是余洛村的祠堂,村子里的习俗,每一年都会选个好日子,有拜祭祖先的仪式。

拜祭仪式结束后,全体人吃一顿饭,合影一张。

这些照片引起了许文山的注意。

他先打了个电话给警局同事,让同事传来李大民的证件照片,他知道了李大民长什么样。

而后他认真盯着照片墙看:

1963年,祭祀结束后的合影中,第一次出现了李大民和5岁的李美。

当时的李大民抱着李美,头看着李美,他很宠这个女儿。

继续看照片。

从1963年到1973年的合照中,都有这对父女的身影,也都能证明当时父女二人的关系融洽。

接下来,出现了另一个人,慢慢长大的阿来。

阿来在这些照片中站的位置很奇怪。

1973年,李大民站在中间,他的左侧是李美,右侧是阿来。

说明阿来和李美是对于李大民很重要的人。

可到了1974年,阿来就不站在李美边上了。

1974年的合照是这样的:

有六十多人参加合照。

前、中、后,三排人。

李大民和李美站在正中,阿来在后排的最右侧,隔了李美有六七个人的距离。

阿来的视线痴痴地看着李美。

用了“痴痴”这个词,这是许文山的猜测——从1973年起,阿来可能就暗恋李美了。

而1974年的照片,李美有些不高兴,她是进入了青春叛逆期吗?

继续看照片。

1975年,李美穿着高中校服,快大考了,学业很紧张。

1976年,轮到李大民不太高兴了。

因为李美虽然还在他左侧,但当时李美的视线是看着隔了十几个人远的阿来,阿来也看着李美。

二人是在眉目传情?

真有意思,许文山的脸上浮现出笑容。

虽然这都是自己的猜想,但是这样看照片、猜八卦是很锻炼脑力的。

但当许文山看到1977年的照片时,他的笑容凝固住了。

许文山凑近照片,看了很久。

他的心砰砰跳着,他的嘴微微抽动,喃喃说着,“怎么可能是这样,怎么可能是这样。”

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因为在那张摄于1977年初、李大民突然失踪前最后留下的一张照片中,出现了两个陌生人——

年轻的谭昆和年轻的叶炳良。

李美、李大民、阿来、谭昆、叶炳良。

原来所有的人,在1977年,是互相认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