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百日阁老(十九)(1 / 2)

“据村民徐山投称:弘治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晚,孔罄年因向其子徐景云讨布钱,央缓不允,争吵,经伊劝散,二十九日早,伊子找向孔罄年不依,致相争殴,被孔罄年夺获木棍,殴伤身死,嘱身禀报等语。往看属实。兹将孔罄年拴住,起获凶器木棍,一并带案请验讯等情。同日,又据尸父徐山报同前由。”郑彪拿着题本抑扬顿挫的诵读“理合具题。伏乞皇上圣鉴,饬下三法司核覆施行。再,此案应以弘治十八年正月初二日报官之日起限,除去程限、封印各日期,连闰,统应扣至三月初一日限满,并扣李鹤年公出日期,并未逾限。合并陈明。谨题请旨。”之后又读了刑部的判决和大理寺的复核判词,待读完后不吭声了。

“票拟,判孔罄年绞监候。”郑直一边揉太阳穴一边道。

程敬迅速拿起笔正要在题本上贴纸处写下,旁边有人道“慢。”

程敬立刻停笔。

郑直停下手,用通红的双眼看向对面之人“有何不妥。”

“他姓孔。”对方扭头看向郑彪“孔犯哪的人?”

“曲阜。”郑彪翻看招由。

郑直斟酌片刻“呵呵!”他还以为是不是自个草木皆兵,如今才晓得,果然内里别有乾坤“着,转锦衣卫狱提审勘谳。”

“不妥。”那人立刻道“依旧有后患。况且锦衣卫是太子亲军……”

“听俺的。”郑直继续揉眼睛“莫忘了俺是锦衣卫指挥使,圣旨上可没写‘带俸差操’四个字。”

那人不再吭声。听这意思,郑直对锦衣卫掌印也有想法?如此,岂不是锦衣卫入阁了?那长卫咋算?毕竟锦衣卫设立的初衷就是钳制百官。

程敬却来不及多想,立刻提笔写下郑直的话。

郑彪旁边的郑墨刚要开口诵读手里的题本,此刻外边传来了鼓音。

“下值吧。”郑直头也不抬“回去多润润嗓子。”这话事出有因,不晓得是不是李东阳有毒,自从上次郑直去了对方的直房,回来后他的眼睛就开始难受,如今就成了这样。于是程敬提议,张文宪,郑彪,郑墨轮流读题本,郑直做决定,程敬票拟。这当然不合规矩,奈何郑直真的眼睛疼,也只好用这个法子。

“东翁今夜依旧留守?”程敬关心的询问“已经一旬了。”

“没法子。”郑直苦笑“欠账太多。不过有老李和老孙帮趁着想来快熬出头了。”

自从判断三个老贼打算坑他,郑直就写信给郑虎要李晟,许愿可以帮助对方补实缺的西北边兵备员缺。前几日这个老家伙终于来了,然后又加上谢国表七月时向他举荐的,急匆匆入京的江西新建县典使孙环总算补齐了六个人的名额。

这些日子,他虽然一直票拟,却并不写在题本上,而是另外贴了一张白纸,依旧是不往司礼监送一本。然后这几日才敢将经过二人挨个斟酌后的题本送去司礼监批红。

郑彪没忍住笑了一声,却立刻忍住。郑直前些日子太轻松了,结果人家如他所愿,就把这一个月积压的题本一股脑的都送了过来。如此,郑阁老自然苦不堪言。

李晟拱拱手“晟自当竭尽全力。”

初来乍到,一直默不吭声的孙环同样起身拱手。

众人收拾完东西,行礼告退后纷纷告退,郑直则闭目养神。

谢迁果然高估了他们在弘治帝心里的分量,刘健请致仕的奏本递上去,结果弘治帝来个留中不发,如此就尴尬了。走又不能走,留又不能留,刘健目下只能在家静养。如此内阁就实质变成了李东阳,谢迁和郑直三人。弘治帝啥态度?众人不得而知,只是如今连弘治帝给内阁的旨意也不再是‘刘健等’,而是‘李东阳,谢迁,郑直’。

刘健不罢而罢,很多人都开始重新审视如今的内阁了。难不成真的要出一位十七岁的首揆?

内阁首辅并非由制度规定在内阁中设置的职位,而是在实际政务运作当中形成的,其产生源于内阁“辅臣”位次的差异和由此带来的职权、地位的不同。

内阁初期,以皇帝给内阁旨意时谁领衔,即为首辅。天顺至今内阁首辅的人选,则依阁臣的入阁先后、资历、才能、声望及皇帝旨意来确定。

换句话讲,弘治帝把刘健晾在一边,又将原本应该顺延的李东阳放到了和谢迁,郑直一般的地位,估摸着是受到李东阳玩砸了报纸所致。没法子,属于郑直的道报斋和文报斋大力鼓吹李东阳和谢迁,反而是在士林中颇具分量的三友斋等公开诋毁污蔑李东阳。这让很多人立刻发现了猫腻,然后报斋之间的大混战就开始了。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然后事情就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郑直,刘健,李东阳,谢迁四个人这辈子的事都开始陆续被人翻了出来。这还就算了,郑直身边的边璋,程敬,孟鹏,孙汉,范进也不能幸免。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人的身边人也没跑了。

然后郑直惊慌的发现,他在真定一些明面上的产业被人翻了出来。刘健,李东阳,谢迁还好,毕竟党羽遍布朝堂。所以只是被翻出了刘健刚刚服阙,准备上本复职的女婿程文其实之前定了亲,甚至《进士录》上明确写着娘子姓黄。可程文为了娶刘氏,愣是退亲。李东阳欺世盗名,假公济私,擅转礼仪。谢迁之前是因为阻止皇帝选妃入阁的,而如今皇嗣稀薄对方应当致仕谢罪。

小主,

眼瞅着再没个说法,四个人谁都别想好。终于今日翰林院上了“两宋武学与皇明武学优劣论”,然后不出意外,文章被在御览之后,送来了内阁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