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悬空小型无人机(2 / 2)

也就是说,他只是提出一个想法,并把它形成需求,用形式语言表达出来,输入到女娲1号便再关心,等待结果便可。

这一天,他刚刚定义完下一个版本CPU,祖冲200,女娲1号就发给他一个信息:四轴小型无人机设计完成。

李元连忙接收文件,打开后,发现外形和后世军警装备的MACHINE-E2异常相似。

最大载重:5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18.5公斤;

展开尺寸:1320*1325*448mm;

折叠尺寸:505*3400*240mm;

最大上升速度:3m/s;

最大上升速度:1.5m/s;

最大水平速度:12m/s;

抗风等级:8级;

最大飞行时间:2小时;

这样的无人机用途可就太广了,比如侦察、预警、火力打击、诱饵、信号中继等多种用途。

高空有红箭1超音速无人机,低空有这款小型可悬停无人机,地面上又有冷锋机器狗,到时就可以形成立体打击战术。

李元把资料全部靠入U盘,来到了西楼。

现在负责军品研究的是郭凯和京都工业学院段星瀚教授。

段教授当听说元宇宙实验室有着军方项目,就找到李元,询问有没有雷达项目。

通过交谈,这位段教授在北极熊学习时,有过雷达技术学习的经历。

只可惜回到国内后,一直从事的是通信技术研究和教学。

当他来到实验室,参与了无人机项目,对实验室环境向往不已。

当李元开始安排雷达收发模块的研发时,他干脆辞掉工作,直接加入元宇宙。

现在实验室能够挑大梁的人才还是严重不足,员工的成长还需要几年时间。

基于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李元在内部重新进行了分工。

龚老师负责带队研究晶圆的制备,包括单晶棒的制备,和相关设备的优化改进。

芯片生产线完全交给了黄师姐,她带着团队占着西楼的5层,不断优化和改进着芯片生产线上的各种设备。

作为生产线上一个环节,艾老师负责封测,算是黄艳团队的一员。

刘杨被李元安排研究实验室需要的各种材料,目前以研究芯片生产所需要的各类材料为主。不过他的团队,也有合金材料的研究小组。

加上郭凯,他们五人,现在基本就固定在西楼,从事军用产品或是高端产品的研究。

东楼现在只有郝伟和李元,剩下的便是工业学院的一些老师。

郝伟带队研究软件,东楼、西楼两处跑。

李元负责带领老师和员工们开展民品设计开发。

他来到西楼,把无人机的设计资料丢给郭凯,让他消化吸收,并负责尽快制出样机。

然后找到刘杨,把一些技能里得到的材料资料丢给刘杨。

不管她的抱怨,转身回到了自己办公室。

目前,女娲1号的算力明显不足,他必须得空出更多的时间,来完成新款CPU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