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2 / 2)

难道是。。。。。。。。

何雨柱决定了。

家训上除了“不能跟姓范的说话以外”,还得加一条。

而且,还得排在第一位的。

那就是“永远不能断更和烂尾,更不能下刀。否则,身上长红毛!!!”

一晃,小辰东满月都过了,都已经百天了。

一大家子又一次的聚在了一起。

酒桌上,大家说着说着,就开始说起了小辰光和小辰东的未来。

还别说,上了年岁的人,总喜欢在酒桌上喝点酒之后,对着小辈“挥斥方遒”。

可是何雨柱不一样了。

他属于是人家清醒了。

也不能说他是人家清醒了吧。

因为他知道。

80后,还有90后,算是“承上启下”的一代人。

上和下所经历的发展速度不同。

造成了80后和90后,在上和下看来,是那么格格不入的一代人。

不过。

80后和90后,也算是挺痛苦的一代。

要不,网上,也不能一致认同,“只有音乐和电影没有辜负80和90了。”

不过呢,酒桌上喝完酒的人,话题的转变,也是相当的快了。

“对了,我听我同事说的,鹏程那边最近新开了一家保险公司,在卖一份挺不错的保险。”

可能,在酒桌上坐着的这些,不能算是消息最灵通的一群人。

但绝对是正着数能排的上号的一群人了。

这不,又从一个一岁多一点,一个刚白天的孩子的未来,唠到了一个新兴的行业上了。

说实话,保险这个行业,还真不是一个新兴的行业。

别看有一堆人叫嚣着,说是我们的保险行业是在1805年,由英牛传进来的。

可实际上,这玩意我们自古就有。

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

就举一个特别简单的例子。

镖局,都知道吧?

那么,走镖,就可以看成是买“保险”。

说多了,说回保险哈。

实际上,我们在49年之后,就已经有了自己的保险公司。

对,你没看错,保险公司有的就是这么早。

要不,你以为工伤、工亡这种的赔偿金是哪出的?

虽然,实际上,这些钱,有一部分都是从工资里每个月扣出来交给工会,最后由工会出面补偿的。

但是,那也叫保险。

只不过,那时候都习惯了有事找“公家”。

所以,“保险”,或者“保险公司”,这样的词,显得很陌生。

而现在,不同了。

改开了。

保险公司也不再是“公家”的了。

(弱弱的说一句哈,平那个啥,最开始开业的时候,也是公家的。不过,它是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所以显的有点特别而已。)

如果说,老一辈眼里,保险,就是个骗钱的东西。

那,在何雨柱眼里。

如果,是早期的保险,就像现在的保险,可以闭着眼睛买,绝对不带踩雷的。

到了中期,或者后期,就不行了。

得找“业内人士”或者“从业者”帮忙,在“翔里挑金”了。

“对,我也听说了。而且,我同事还买了一份呢,还别说,听我同事说完,我也心动了,想给小辰光买一份呢。”

就在何雨柱还在“回想”的时候。

一边正跟郭瑶说着育儿经的楚陶陶的来了兴趣,开口跟郭瑶说了起来。

这话,被何雨柱听见了。

“老大媳妇,你同事买的是什么保险?”

“我听我同事说,他给他家孩子买的,好像叫人生险。说是一份终生制的保险,100块钱一份。等孩子考上大学了,给1000。结婚了,再给1000。而且,结婚50年,还给钱。甚至,到了孩子60岁之后,每个月还能领100块钱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嗯?”

何雨柱越听,越觉得熟悉。

想了好半天。

得,何雨柱又想起来了。

上辈子,何雨柱身上,就有这份保险。

听他父亲说,这份保险,是何雨柱小的时候,何雨柱他父亲的战友上门推销的时候,何雨柱父亲抹不开面子,才给何雨柱买的。

说实话哈,如果不是上辈子的何雨柱的人生半截腰有点坎坷了。

其实,这份保险挺不错的。

就像何雨柱上辈子的一个同学。

他身上也有这份保险。

虽然,他没考上大学。

但是,上了一个大专。

就算这样,保险依然给了他800块。

后来,结婚了,还是照样给钱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

不管是上辈子何雨柱小的时候,90年代初。

还是现在,88年。

100块一份的保险,又有几个家庭能舍得去买呢?

对吧?

可何雨柱舍得。

何雨柱决定了。

他要给小辰光和小辰东一人都买上一份。

不是冲着以后的那些钱。

就光冲着别人家有的,那他何雨柱的孙子也得有。

当然了。

这里,也有何雨柱很大恶趣味存在。

他也要让他的孙子体验一下从小身上就有保险的滋味。

可当何雨柱刚想开口,支持楚陶陶给小辰光买一份,顺便在让郭瑶给小辰东买一份的时候。

郭瑶先开口了。

“嫂子,你说这玩意靠谱么?就100块钱,就能领那么些?不能是骗子吧?要我说,现在这个时候,骗子越来越多了,嫂子,你可要仔细的分辨一下啊。”

郭瑶的脸上,已经把“我不信”写在脸上了。

被郭瑶说的,楚陶陶的也有点犹豫了。

“说的对,回去了之后,我真得好好打听打听。”

不,你得信。

这话,何雨柱就差喊出来了。

不过,何雨柱也没说什么。

可能,这个时候保险,还不是那么让人容易接受的东西。

大不了等过几天,何雨柱去买就完了呗。

反正就200块钱而已,何雨柱又不是掏不起。

省着两个儿媳妇在“劝”他这个公爹。

显然,跟何雨柱一样的想法的人不少。

等何雨柱拿着保险单去老大家的时候,楚陶陶手里小辰光的“人生险”已经有了6份了。

石晓娜,孙师傅他们老哥仨,何大清,再加上何雨柱自己,全都私下的找人去买了。

自然,老二家的小辰东身上,同样是也有着6份保险。

得。

难怪何雨柱托人找到卖保险的人时候,在听说给“何辰光”和“何辰东”买的时候,那位保险专员的眼神,是那么怪异。

这下,全明白喽。

(说一下哈,这里,买保险还要托人,不是夸张,而是事实。关于这点,如果是大城市的,而且有过那个时代买保险的书友反驳我,我就不辩解了哈。我就是在说我这个当时,从超一线沦落到二线不满、三线以上,现在四线将巴巴,都快五线的城市那个时期的事情而已。)

(再注,上面说的那份保险,我是真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