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糖瓜儿(2 / 2)

祭拜的人把糖瓜儿烤化,抹在灶王爷的嘴巴上,意思就是用糖糊住嘴了,见到玉皇大帝时嘴巴要甜,只说好话,不说坏话。一边抹还得一边说着:灶王爷,上天嘞,多说好,少说坏。

祭灶的风俗由来已久,往前能够追溯到周代。不过自从建国以后,过年祭灶的习俗慢慢就在全国各地消失了,封建迷信的行为被人们按压了下去。

虽然祭灶的习俗不在了,但不影响人们过小年,没有灶王爷的年画贴,买来了糖瓜儿就给孩子吃。

如今这年代,物资短缺,平常吃的东西油水少,总觉得嘴巴没滋没味,高明启也乐得吃些甜口东西。

记得前几年还小的时候,李清过年前拉了几趟大活,特意买了些麦芽糖给他们熬制糖瓜。

用大铁锅把麦芽糖熬成汁状,待汤汁微微冒泡的时候,再加入了炒制过的白芝麻,持续不断地翻炒,差不多炒个十来分钟。炒好的芝麻糖平铺在案板上,碾成饼状,放在阴凉处阴干。

等芝麻糖冷却凝固以后,就能切成小块拿来吃了。

现在回想起来,虽然芝麻糖的用料简单,却是他记忆里童年少有的快乐时光。

如今自己熬制糖瓜儿的人少了,不仅费功夫还废料,只要是买吃食上的东西,让何雨柱出马肯定没问题。

大伙公认的,他买的糖瓜儿最甜最好吃。

时间已经很晚了,凑热闹的邻居早已经离去,待何雨柱领着何雨水回家以后,高明启这才收拾了桌子上的东西。

把自己的书本纸张规整一遍,然后抽出了一本语文课本来,这是明天晚上夜校要上的课。

语文课本拿回来的那天,高明启已经通读了一遍,除了文章里的繁体字的认起来比较困难以外,内容上并不算难理解。

小主,

因为简化字刚开始推行,这些教材又是前些年出版的课本,所以里面的字体全都是繁体字。

而且,行文规范是从上而下,自右向左。

至于说教材里的内容,很符合这个时代的特色。

诸如‘歌唱祖国’、‘我们有强大的国防军’、‘忠实的水兵’、‘愚公移山等等。

里面有不少课文,从标题来看就极为有意思,像是‘列宁在理发室’、‘马丽石华给斯大林的信’。

放好课本,高明启看着干净平滑的书桌,想着要不要在上面刻个字,例如‘早’字。

后来想了想这是自己辛苦制作的桌子,实在舍不得在上面刻画。

突然之间,高明启听到院子里传来何雨柱的喊叫声。

“吃糖喽!”

紧接着,小孩的哭声就响起来,还有大人的叫骂声。

似乎是贾东旭的儿子棒梗在哭,口中呜哇呜哇的叫唤,而他奶奶贾张氏正站在门口骂何雨柱。

何雨柱从高明启家出来后,正往自家屋子走,就看见贾张氏抱着棒梗,俩人裹着棉被坐在门口。

同时,在何雨柱耳边竟听到若有若无女子哀怨哼唧的声音。

他猛然间发觉,声音是从贾家屋子里面传出来的。

虽然他还没结婚,但是在厂子食堂里总听那些老娘们说荤话,听出了这是什么动静。

瞬间他就在脑海里面勾勒出一个画面,他那如花似玉的秦姐,口中吟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