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2 / 2)

而此时此刻周边的广阳俊靡百姓们各个都是面黄肌瘦的望着官府粮仓的粮草,碍于重兵把守,迫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但难以掩饰的是那此起彼伏的吞咽声。

这些多余的粮草仿佛是一种无声的嘲讽,嘲笑着站在粮仓门前的管亥以及他麾下的众多士卒。周边百姓的那希冀的眼神无一不像钢针一般扎入管亥等人的心中。

遥想曾经,如果不是那场可怕的旱灾席卷而来,导致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民不聊生,管亥和他身边的这些来自平州的士卒们,或许依然过着平静安稳的生活。

天灾发生的时候,他们也曾满怀希望地前往县衙,向那位高高在上的县衙老爷请求援助,询问是否有朝廷下发的赈灾粮食可以解燃眉之急。然而,每一次得到的回应都是冷漠的敷衍和无休止的拖延。县衙老爷根本没有把百姓的生死放在心上,只是一心想着如何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和财富。

在一次次的失望与绝望之后,管亥等人终于意识到,依靠这个腐朽的官府已经无法生存下去。走投无路之际,他们别无选择,只能投身于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之中,奋起反抗那个昏庸无道的朝廷。这并非是他们心甘情愿的选择,而是被逼无奈之下的绝地反击。

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张角振臂一呼,率领着众多信徒揭竿而起,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浪潮。他们以黄巾为号,气势汹汹地向着各地的官吏发起攻击,毫不留情地展开杀戮。同时,他们还积极收拢那些因饥饿而流离失所的百姓,试图为自己的队伍壮大力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起初,一切似乎都进展得颇为顺利,黄巾军在张角的英明领导下,一路势如破竹,令地方官府闻风丧胆。然而,这样的好景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府的粮仓渐渐见底,其中储存的粮草越来越少。

就在众人陷入困境之时。林北却提出了不一样的意见,他巧妙地指挥着黄巾军改变策略,将矛头指向了那些富甲一方的世家大族。一时间,世家成为了黄巾军新的攻击目标,尽管在此过程中收获颇丰,但对于整个局势而言,仍然只是杯水车薪,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面对黄巾军的凶猛攻势,世家官吏一体的利益受损,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迅速召集起各自的兵马,对黄巾军展开了大规模的围剿行动。这场围剿战异常激烈,双方均损失惨重。然而,就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林北如有神助一般,凭借着过人的运气,竟然成功逐一斩杀了汉庭赫赫有名的三位大将——朱儁、皇甫嵩和卢植。此等壮举不仅极大地鼓舞了黄巾军的士气,更是让敌人为之胆寒。

随后,林北又使出一招奇计,通过贿赂宦官,成功地买下了辽东地区的官职。紧接着,他果断地带领着残余的黄巾军部队向北进发,入驻辽东。就这样,在林北的引领下,黄巾军才得以勉强保存下来。

然而,管亥心中一直存在着一个疑问:为何官府的粮仓中会如此缺粮?要知道,荆州、益州和徐州等地皆是闻名遐迩的产粮大区,即便在运输途中有所损耗,按理说也不应该导致官府粮仓空虚至此啊!这个谜团始终萦绕在管亥心头,挥之不去。

时光荏苒,直至今日,当管亥亲眼看到眼前堆积如山、甚至已经溢出仓库的粮草时,他以及其麾下将士们瞬间恍然大悟。

庞大的汉帝国逐渐被那些盘根错节、势力强大的世家大族所侵蚀。这些世家豪绅犹如贪婪无厌的蚂蟥一般,紧紧地吸附在大汉这具曾经辉煌的躯体之上,疯狂地吮吸着它的血液和养分。他们凭借着累世积累的财富、权势以及人脉关系,肆意操纵朝政、鱼肉百姓,将整个国家搞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然而林北的出现,决心要以自己手中的雄师劲旅,对这些祸国殃民的世家蚂蟥展开一场彻底的清算。他深知,若要拯救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度,就必须毫不留情地铲除这些毒瘤,还天下苍生一片清明。

以此为基础的就是那一个个面黄肌瘦的百姓们,管亥扫视着周边的广阳俊靡百姓,心中五味杂陈,他们曾经也和这些广阳俊靡百姓一样,饥一顿饱一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