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没有确凿的证据,贸然搜查会引起朝廷的动荡。”(1 / 2)

第三十五回:抽丝剥茧

包拯等人得知背后主谋竟是朝廷中一位位高权重的大臣后,每个人的心头都仿佛压上了一块沉重的巨石,深感此事的棘手与复杂。但包拯心意已决,那坚毅的目光中燃烧着正义的火焰,无论前方是怎样的艰难险阻,他都誓要将其罪行揭露,还朝廷一个清明,给百姓一个公道。

“大人,此事实在凶险,稍有不慎,恐怕会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我们需从长计议,切不可操之过急。”公孙策忧心忡忡地说道,他手抚着下巴,眉头紧锁,眼中满是忧虑。

包拯目光坚定,如钢铁般不可动摇,“公孙先生,我深知其中利害。但邪不压正,纵是千难万险,刀山火海,我包拯也要一查到底,绝不退缩。”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充满了决心。

展昭紧握剑柄,身姿挺拔如松,说道:“大人,那我们先从已掌握的线索入手,逐步深挖。只要我们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定能找出更多的证据。”

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也齐声说道:“我等愿随大人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哪怕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也绝不辜负大人的期望!”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忠诚与坚定。

包拯点了点头,神色严肃,“好!那我们就先从商会会长的供词和那些线索中寻找突破口。哪怕是大海捞针,也要把真相给捞出来!”

众人开始仔细研究起所获的信息。在开封府那间堆满卷宗的书房里,日夜灯火通明。经过数日没日没夜的分析,他们发现这位大臣与多个地方官员有着密切的往来,那关系如同蛛网般错综复杂。而且在一些重要的商业交易中,这位大臣暗中操纵,翻云覆雨,谋取了巨额的暴利,其手段之卑劣,令人发指。

“大人,看来这是一个庞大的利益网络,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每一步都必须慎之又慎,否则很容易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公孙策说道,他的脸色因连续的操劳而显得有些憔悴。

包拯皱起眉头,那眉间仿佛刻着深深的沟壑,“我们必须小心行事,不能有丝毫的差错。一旦打草惊蛇,让他们有了防备,之前的努力就可能前功尽弃。”

展昭提议:“大人,不如我暗中探查那些与大臣有往来的官员,看能否获取更多证据。我定当小心谨慎,不被他们发现。”

包拯思索片刻后,目光中透露出信任,同意了展昭的提议。展昭乔装打扮,或化身市井小贩,或佯装成江湖侠客,开始秘密跟踪那些官员。

在跟踪的过程中,展昭发现这些官员行事极为谨慎,每次会面都选择在极为隐秘的地方,或是荒郊野外的破庙,或是深巷中的密室。但展昭凭借着出色的轻功和敏锐的观察力,还是发现了一些端倪。有时候,他藏身于屋檐之上,如同一只静候猎物的雄鹰;有时候,他潜伏在草丛之中,像一只警惕的猎豹。

与此同时,包拯在开封府内也没闲着。他埋首于堆积如山的卷宗和账目之中,那一本本泛黄的账目,仿佛是一道道谜题等待他去解开。

“公孙先生,你看这些账目,大量的钱财不知去向,如同人间蒸发一般,定有猫腻。”包拯指着账目说道,他的手指微微颤抖,那是愤怒的表现。

公孙策仔细查看后,面色凝重,“大人,这很可能是被那位大臣转移到了他的私库,用于扩充自己的势力或者满足个人的私欲。”

王朝性子急躁,忍不住说道:“大人,那我们是否可以搜查这些官员的府邸?直接找出证据,将他们一网打尽!”

包拯摇了摇头,神色严肃,“不可鲁莽。没有确凿的证据,贸然搜查会引起朝廷的动荡,甚至可能被反咬一口,说我们滥用职权。”

就在众人陷入困境之时,展昭传来了消息。

“大人,我发现一名官员与那位大臣的亲信在一座偏僻的寺庙中秘密会面,似乎在商讨着什么重要的事情。从他们的神情来看,此事非同小可。”展昭说道,他的声音略带急促,显然是一路奔波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