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钢琴大赛相关情况及人物动态(1 / 2)

《重生的贝多芬》第 507 话

### 贝多芬钢琴大赛进展与选手表现引发关注

【新时代的钢琴家】

4天前开幕的贝多芬钢琴大赛不知不觉已经完成了第二轮比赛,只剩下决赛了。

虽说这是一次性的活动,但从最高同时有1700万观众观看这一记录就能看出大家对贝多芬钢琴大赛的关注度之高。

包括古典调频(Classical FM)和留声机(Gramophone)在内的所有媒体连日来都在刊登关于贝多芬钢琴大赛的报道,互联网社区网站、论坛以及社交网络上,古典音乐迷们也在热烈地讨论着。

贝多芬钢琴大赛能如此备受关注原因有很多,但五位参赛选手所起的作用巨大这点是不容置疑的。

他们分别是柏林爱乐乐团的团长、艺术总监、作曲家、钢琴家、小提琴家贝贝。

创造了最多演出收益的钢琴家高朗,以及拥有能与他相媲美的强大票房号召力的马克西姆·埃瓦罗特。

特立独行的俄罗斯女钢琴家伊丽莎白·富特文格勒。

还有在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和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大赛中都夺冠,回归后状态极佳的崔志勋。

最先崭露头角的钢琴家如大家所料是高朗。

最近公布结婚消息而成为话题人物的高朗,在第二轮比赛中,通过对贝贝的《钢琴奏鸣曲(为三只手而作的奏鸣曲)》进行更上一层楼的演绎,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他借助登上赖登沙夫特(Riedenshaft)的契机,通过演奏作曲家贝贝的作品,成功拓展了自己既坚实精细又极具杀伤力的独特音乐世界。

然而,很难确切知晓他到底是多么了不起的钢琴家,对此作曲家贝贝是这样形容的:

“就好像保罗·维特根斯坦(Paul Wittgenstein)晚年找回了右手一样。”

保罗·维特根斯坦是奥地利人,因战争失去了右手,一生都只用左手演奏,是一位传奇钢琴家。

他演奏的曲子,就算是双手健全的人都难以驾驭,难度极高,技巧性很强。

像高朗这样能用一只手完成完整演奏,同时另一只手还能进行伴奏,难怪贝贝会说他好像晚年找回了右手,听了这话确实让人不禁点头赞同。

谭允静给贝贝读彩恩写的报道时,贝贝自言自语道:

“最终还是用了那个说法啊。”

“嗯?”

“因为写报道需要嘛,就说了维特根斯坦的事。”

“啊,那原本是怎么说的?”

“说是个疯子。”

“噗。”

谭允静抿着嘴,好不容易才忍住了差点笑出声来的冲动。

“没有比这更合适的形容了,现在想想还是觉得难以理解。”

“高朗先生……应该会喜欢这个说法吧,但感觉不适合登在采访里。”

贝贝舔了舔嘴唇,让谭允静继续读报道。

另一方面,马克西姆·埃瓦罗特演奏了他的代表作《克罗地亚狂想曲》,展现出了一如既往的高超技艺。

他那快速华丽的触键技巧以及在悲切氛围中如细雨般的颤音,都是他的强项。

他所呈现的这种富有感染力的演奏,能让人充分了解到钢琴家的表现力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所以大家都很期待他在决赛中会以怎样的反转表现惊艳众人。

然而,他也确实迎来了另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

钢琴家崔志勋通过贝多芬钢琴大赛第二轮比赛,展示出了与高朗、马克西姆·埃瓦罗特截然不同的音乐世界。

这位天才钢琴家在10多岁时就已经在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和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大赛中夺冠,他挑战了填补琴键与琴键之间空隙的演奏方式,为此受了重伤,最终还独创了自己的演奏方法。

他以完美无瑕的大师克里斯汀·齐默尔曼为榜样,凭借扎实完成的演奏,与为他特制的施坦威钢琴一起,完美地重构了贝贝的《第一交响曲:最大的希望》。

之所以要关注崔志勋的《最大的希望》,是因为他没有草率地解读充满贝多芬古典韵味的回旋曲式,而是在保持古典风格的同时,添加了恰当的装饰音,增添了精致感。

与一些演奏家只注重破坏形式、忽视结构美感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他给出了应该如何重新诠释乐曲固有美学的答案。

他出色地演绎了在绝望氛围中表达不屈意志的《最大的希望》,甚至摆脱了以往略显柔弱的形象,让人不禁期待他在决赛中会展现出怎样的风采。

### 报道篇幅与选手相关情况讨论

贝贝歪了歪头。

“是不是有点长啊?”

“嗯,感觉比写别人的篇幅要多呢。”

因为这是要涉及很多人的专栏,所以应该保持合适的篇幅,可唯独关于崔志勋的内容写得很长。

“志勋最近确实表现得很好,所以才会多写一些吧。”

“也是哦,确实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听了谭允静的话,贝贝耸了耸肩。

### 贝贝的音乐成就与此次大赛表现

最后,要提一下全力以赴的贝贝。

已经从事音乐活动17年,获得过191个奖项,并且是21世纪唱片销量最多的音乐家贝贝,作为钢琴家也声名远扬,不过令人意外的是,他以钢琴家身份活动的时间相当短。

仅仅3到4年(而且还局限于幼年时期)的活动,就能与坂本龙一、米哈伊尔·普列特涅夫、克里斯汀·齐默尔曼等人齐名,原因就在于他演奏的强烈感染力。

贝贝演奏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8号(悲怆)》、《钢琴奏鸣曲第14号(月光)》、《钢琴奏鸣曲第17号(暴风雨)》以及与坂本龙一合作的《Honor》等作品,每次发表都获得了巨大反响。

在这次大赛中,他也毫无遗憾地将自己的技艺以更上一层楼的形式展现了出来。

他把与柏林爱乐乐团回归一同发表的钢琴协奏曲《柏林幻想曲》改编成独奏曲进行演奏,明确了为什么钢琴被称为小型管弦乐队。

他那特有的快手完美地演绎了原本应由管弦乐队演奏的部分,同时主旋律也更加响亮。

丰富的音色层次和节奏感觉依旧,就像在看电影一样,能传递出强烈且连贯的意境。

比以往更加犀利的触键,就像以16K画质传递电影般的叙事一样。

“这个比喻有点奇怪。”

“哼,我觉得挺好的,光听着就好像能看到似的,彩恩文章写得不错。”

贝贝虽然不太喜欢彩恩的这种表述,但听谭允静这么称赞,也就点了点头。

然而,他最大的优点在于不断变化和发展。

他作为钢琴家几乎没怎么活动过,但为了一次大赛精心打磨自己,展现出新的可能性,从这点来看,称他为希望或偶像也不为过。

贝贝满意地点点头,看到他这副模样的谭允静露出了微笑。

虽然在音乐方面两人相差近十岁,是姐弟关系,但谭允静对贝贝有种说不出的敬重之感,偶尔看到他这样的样子,又觉得很可爱。

因为第二轮B组比赛当天贝贝失明这一情况,导致他的演奏没能得到应有的关注,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

对于那天的演奏,克里斯汀·齐默尔曼称赞道:“有两位钢琴家超越了我,一位是高朗,另一位就是贝贝。”

高朗也表示:“我从未想象过那样的演奏,他比任何人都更理解钢琴,我一直都从他那里获得灵感。”

“高朗真的这么说过?”

“报道上是这么写的。”

“真不敢相信。”

“高朗先生表面上冷冷的,但内心其实很热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