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在警戒区更南侧,快要到平民区的地方,同盟某火箭旅正在这里设置营地,这是拉哥安部队提供出来的一个驻扎地,各种设施相对完备,有助于这个旅完成预定的任务,不只是对战区部队的火力支援,还有其他目标。
拉哥安士兵和同盟士兵正在一同改建营地,安放各种设备,这也都是经过拉哥安允许的,有水平更高的同盟部队帮忙建设营地,他们也很乐意。
改装运输机从士兵的头顶飞过,在营地旁一块被清理过得平地上降落,从机舱中拉出一部部大型火炮,其中有的火炮样貌还十分怪异,而最为怪异的,则是一部圆柱型的装置,被安放在车载平台上,缓缓地开进营地中的某个区域。
这个装置大概比成年人高一点,直径一米左右,下方有一个底座,整体看起来完成度还不是很高,技术员们将各种线缆从金属板的间隙中直接拉出来,接到另一边的电子设备上,另外的操作员就在电子设备上进行着各种调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装置的圆柱体上,还用喷漆涂上了两个汉字“通天”,这便是华国正在开发的万力综合应用系统,比起正在大规模使用的万力引擎,通天系统追求的是对万力技术更进一步的应用。
目前作为发动机使用的那些万力引擎,功能还比较简单,生成和偏移的作用力还不能进行复杂的变换,只能做到像是单纯地指向某个方向,或者连续的移动方向这样。
而通天系统要做的则是,在区域内,对多种作用力,同时进行复杂调整,比如,在一枚炮弹发射时,重力,摩擦力,推力,都各自按照某个时间函数来进行大小和方向的变换,甚至,可以在不同的区域内,对多种作用力进行分段操作。
后续如果量子技术再进一步,可以应用到通信领域,让通天系统可以随时随地没有延迟地和量子计算机连接,那么可进行的操控还能更加复杂。
通天系统不仅是为了让万力技术应用到更广的范围,也是因为,人类目前开发的万力装置功率有限,想要在现行条件下,提升万力装置的效果,就需要精细化的规划使用过程中的各种作用力。
目前通天系统刚刚通过技术验证,此次正好在战场上进行实际运用测试,之后会用来测试的大型电磁轨道炮也已经运到通天系统旁边的火炮阵地上。
这些电磁炮主体是两根大概四米长的粗壮轨道,两根轨道间距大概300多毫米,这也是发射炮弹的口径,不同于通天系统,这些名为“射日1型”的电磁炮是已经成型的武器,和之前装甲列车上装载的电磁炮也不同,是专门开发的远程火炮。
射日1大型电磁轨道炮可以在400公里的射程内,达到7马赫以上的末端速度,即使是巨壳虫这样的目标,挨上一发也不会平安无事。
测试内容就是,在通天系统的辅助下,能否进一步提升射日1的打击效果,有趣的是,射日的单独测试虽然早已完成,但这也是其的首次实战,这次袭击就会是射日1的实战和通天的测试同步进行。
不过这也是新技术武器的常态了,噬虫带来的压力非常大,同盟不得不加快许多新技术装备的开发流程,将许多环节合并进行,例如之前的装甲列车,改装战机;射日这样完整通过测试后再实战的反倒是少数。
拉格安士兵们也在帮助同盟士兵安放射日1电磁炮,搬来协助测试的器材,虽然是新装置的测试,同盟也没有避讳对方。
看着这些颇具科幻感的武器,有的年轻士兵直白的露出好奇的眼神,而负责射日1的同盟炮手见状则打趣地问道:“等下要不要也来操作一下,很爽的。”
对方立刻不好意思的笑起来,露出大白牙,摆手推脱,示意自己没这个意思,但是眼睛却还是忍不住的瞟向那漂亮的轨道炮。
炮手热情的拍拍年轻人的肩膀:“放心吧,你们迟早也能用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