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时候留了钱,电话,地址,名字。
过年了,李招弟被养父母安排嫁给当初的哑巴弟弟,深夜,李招弟逃走了,不敢回头,一路狂奔,到了镇上,坐车到了县里。
电话通了,老师接走了少女。
住新家,穿新衣,改名换姓,背起书包,进了校门,一路顺风。
考大学,成为一名医学生,成为一名骨科医生,日均手术6到7台,工作出色,成为病人的希望,有你在我安心。
等看完这个故事的时候,黄山想,这就是理想化,都扔了,怎么还会有人往回捡。
可一个个看下去才发现,每一个弟家里不止一个女娃,可走出去的只有那一个。
这革委会的顾主任去了多少次农村听来这么多故事,编了这么多结局。
很精彩,很吸引人。
黄山想到了自己的兄弟姐妹们,黄山家里5个孩子,黄山是老四,前面四个都没赶上知青下乡。
只有最小的妹妹赶上了,当时是第一年56年走的。
到今年就22年了。
下乡没多久,半年时间就写信回来,她要结婚了,日子定在什么时候。
第二封信回来是在57年夏天,生了一个女儿,没奶,婆家穷,希望娘家贴补一番。
第三封信回来还是57年,又怀上了,过年想吃点好吃的。
每年都有信寄回来,要钱,要东西。
可等江城紧急召回知青的时候,小妹却没有回来,是不是像顾主任在书里写的那样,自己舍不得孩子,婆家看着,没法动身,黄山不知道,黄山只是想,应该先让这一篇篇文章上报纸上去。
还有,先就登这个知青岁月。
黄山也想看看,能不能用派出所的力量去妹妹的婆家那里走一趟。
很快,第二天晚上的江城晚报就有了这个故事。
而报社,陆续收到了不少的信件。
有儿子做了上门女婿的,女儿说和家里断绝关系的,失去联络的。
黄山拿起了电话,拨打了留的江城的那个电话。
不到一分钟就有人接听了,是一个少年,“找谁?”
“你好,找顾主任,我是江城报社编辑部主任黄山,前天故事登报,我们收到了很多的信,里面有一些东西需要顾主任决策一下。”
“好,你打电话给林叔叔,我给你说号。叔叔再见。”江淮西挂断了电话。
“找谁的?”江秀扶着过来小住吃葡萄的苏珊恰好进来了,自然看见侄子挂电话了。
“找我二婶的。这工作电话怎么老往家里打,今天工作日,上班着呢不是?”江淮西感叹一句,回屋去了。
“淮西这是接电话接不高兴了?”苏珊转头问扶着自己的江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