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不行,没这么大晃,至少也得五万小钱。”
赵三元抬腿就走。
看在瓷器夜壶有几十年的份上才愿意掏钱,想着回去装点童子尿啥的。
超过五十个小钱都是冤种。
“走眼了吧?”这时莫闻山从后面拉住小徒弟的手腕,“仔细看,他家有好东西。”
赵三元满头雾水,看来看去都是些不入流的瓷器罢了,一小半都是各类夜壶,都不知道老板是不是有啥奇怪癖好。
莫闻山见小徒弟真走了眼,便亲自蹲在摊位前,“小哥,这东西咋卖?”
“老丈好眼力,此乃盛唐时期的唐三彩,看在它品相一般的份上,两万小钱你捧走。”
哪怕这唐三彩长得跟糖三角没啥太大区别,莫闻山都浑不在意,他笑着摇了摇头,“非也非也,我说的是下边的东西。”
下边?
老板也懵逼了。
心想还有自己不知道的货?
“红布,我看中了这块红布的料子,小哥出个价吧。”
“呃....”老板支支吾吾了半天,心想自己卖过的东西不老少,还真就没买过布,“我要收摊了,老爷子看着给就行。”
一块红布,能值啥钱?
估计是这老头回家里挡寒风用的。
莫闻山放下十个小钱后,吩咐赵三元拿布走人。
“师父,有讲究?”
“说你走眼还不服,这块红布出自顺承郡王府,看边角有没有发现镶蓝二字。”
赵三元仔细一看还真有,只是太小太隐秘,不刻意去找根本找不到。
“回头你小子把它裁剪裁剪,虽算不上啥厉害东西,但十个小钱绝对大赚了。”
民国初年那段时期,前朝这这那那的贵亲遗老很多连饭都吃不起,不是家里没有余财,而是在改天换日之时,太多人浑水摸鱼大抢特抢,别说是一块大红绸了,流到市面上的珍惜古玩都数不胜数。
师父就是师父,这都能捡漏,确实让人始料未及。
赶巧红布都消耗光了,补补存货。
顺着人流,师徒三人左看看右看看,还真有狠家伙,就比如这家摊位,恐怕是刚从哪个墓穴里出来没多久,买的都是水坑的东西。
没人管管么?
明目张胆的卖啊。
“俩臭小子,咱们来着了,这家有真家伙,你们给我打好配合,咱们这样....”
难得见到莫闻山有些激动,他故作歇脚的样子走到那摊位前。
这家摊位的吃瓜群众不少,因为卖的玩意儿确实很吸引眼球,看摊的是个老头,正跟个客人叭叭的讲解宝贝。
“玲珑宝塔知道不?李天王拖着的那个。”
“你快拉倒吧,托塔天王那不神话么?属于纯纯忽悠了,咋地,老哥你给他喝好了,然后把塔借给你让你仿造一个?”
“害~我哪有这本事?此塔是从龙虎山天师府流出来的,跟它配套的是个托塔天王铜像,但我手里只有塔,别看只是铜鎏,但天师府的东西哪有简单的?”
“真的?要真是天师府的东西还真有点意思,你出个价吧。”
“过年了都讨个吉利,六块大洋不还价。”
“铜鎏的要六块大洋?别说天师府了,它就是天庭的也不值这个价吧!”
“那你说多少。”
“两块,不能再多了。”
“都是大老爷儿谁也别磨叽,两块大洋加五十个小钱。”
“行!”
“钱货两讫,欢迎再来啊。”
赵三元和老康心头一阵默哀。
好家伙,真是个二百五啊。
花天价买个铜鎏的文殊塔,你就是亲手打一个去找个道士开光也用不了这些钱。
冤种,纯纯冤种。
这时莫闻山拿起个小物件,看模样像是个令牌。
正刻夔纹,有刑部司三个大字。
背刻云纹,字数稍多,刻着东汉奉旨创办六部司处理各项行政事务,离京不得用。
阳光照在上边金灿灿的。
“老哥看好它了?”
“随便瞧瞧。”莫闻山面色如常,但没有放下令牌,主打一个不主动不拒绝。
老板轻咳几声,“万事万物都讲究个缘分,老哥你今天能摸到它就是缘分,诚心要的话,我少算你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莫闻山大拇指搓着令牌表面,“啥年份的啊?摸着好像不是足金。”
“上边写着呢嘛,大汉的,我实实在在说,足金肯定不是,你想啊老哥,刑部的官也是官,弄足金的太腐败了,容易让人举报,所以只是鎏金而已,但东西绝对没毛病,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嘴角微微抽动,如果不是莫闻山经验足,早就乐的前仰后合。
你家大汉设三省六部了啊?
隋文帝知道你这么扯淡都得踹开棺材板。
“几个数?”
“老哥您也知道它年头好,价格肯定高些,八百大洋。”
嘶——
远处观察的赵三元和老康倒吸一口凉气。
不得不感叹这些摊主的过人豪迈。
一张嘴就敢要八百大洋。
严重怀疑老板见没见过这么多钱。
它要真值,能随便放在摊位上谁都能摸一把?
而莫闻山叹了口气,“太贵太贵,我还是看点年份和材质没这么好的吧。”
随即摸了十多样东西后,他看似不经意拿起个物件。
冷不丁一看像是个护心镜,但大部分是木质,还有些金属,外圈是黑色,中间是红色,依稀能看到上面刻了些小字,但已经模糊不清。
“没见过的东西,这是啥啊?”莫闻山故作疑惑之色。
与此同时,赵三元和老康装作看热闹靠过来,一副大聪明的表情,趁着老板还没开始胡咧咧之前便指指点点起来。
“看模样应该是挂门上的挂件。”
“不像,要我说是挂牲口脖子上的装饰品。”
“谁家往牲口身上挂东西啊?”
“有些大家大户的土财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