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齐看去,发现对方只是打趣,并非刁难。
于是也笑着说道:“道佛既修养也论年岁,我年长慧秀一岁,他尊我一声师兄,大师无论修养还是年岁,都远超晚辈,在前辈面前,晚辈只是晚辈。”
“呵呵呵……”
众僧人齐齐微笑,频频点头。
“王施主言语颇有禅意,敢问王施主,曾经可与某位高僧交往或者修行过?”
清远好奇问道。
“不曾,若是非要说有一位,那就是慧秀,前些年,我和慧秀师弟一起游历过一段时间,深刻感受到佛门善意,心中也有一些感悟,班门弄斧,大师见谅。”
众僧再次微笑,对王齐的谦逊很是满意。
“慧真、慧秀师叔,王施主,我这里已经准备好午膳,还请诸位用过午膳,再回山门,如何?”
慧真、慧秀同时转头看向王齐。
“王施主的意思是?”慧真问道。
“客随主便,来到贵宝地,自然一切听从诸位大师安排。”王齐点头说道。
“好,王施主应该没有尝过我佛门饭食,今日不妨尝尝,给我们一些意见,以便做好往后数日安排。”
“多谢诸位大师,贵寺安排晚辈只有感谢,哪敢置喙,这段时间就打扰了。”
“无妨、无妨。”慧真笑着回答。
随后,在清远带领下,众僧人围着慧真、王齐、慧秀三人,离开这个大屋。
一顿素斋,王齐感觉唇齿留香。
这里是分餐,每人一个方盘,上面放着几样蔬菜、灵果、素油煎过的豆腐,还有一碗菌汤和一碗白米。
看似和俗界佛门一样,但入口才知并非如此。
每一样都是灵食,包括煎豆腐的素油,也是灵果榨取。
吃饭中,王齐甚至都感觉到识海中的圣树在微微抖动,似乎很是开心。
王齐自是连连夸赞。
听到王齐夸赞,周围群僧都以微笑回应。
心中都暗道,王齐不愧是圣僧要见的修士。
他虽是道门修士,但并没有事事争先,言必称道门为佳。
感受了佛门的一顿素斋,慧真带着王齐慧秀等人离去。
王齐走出城守寺,来到大街上,看着周围。
四周人流如织,店铺林立,繁华之色一点都不比紫气城少。
不过有一样不同,就是街上行人中,僧人占了三成以上,女修更是极少。
众人并未多做停留,直接出城,然后再次乘坐宝舟,飞向一处。
路上,慧秀和王齐讲述白云寺大致情况。
白云寺有一位方丈,等同道临宗宗主。
也有两位副长老,分别是慧至、慧成。
寺有四院,分别为上佛、戒律、罗汉、般若。
上佛院类似道临宗的总殿院,掌管宗门内部大小事务。
戒律院等同监观院和监狱院。
罗汉院等同武、阵、器、丹、符五脉,就是掌管佛门武力的地方。
般若院内众僧精研弘扬佛法。
花费了两个时辰,到了一处山门前。
王齐看到山上佛塔林立,红墙黄瓦,气势非凡。
耳边传来若有若无声声梵音,鼻端嗅到阵阵檀香,仿佛置身佛国。
跟随慧真等人,进入白云寺内,见到白云寺副长老慧成。
慧真禀报此次行程,以及介绍王齐。
慧成和王齐双方代表各自宗门,礼节性问候几句。
随即就让慧秀带王齐先去厢房休息,待明日再去拜见圣僧。
小主,
王齐感谢副长老慧成和上佛院慧真后,由慧秀带领,离开总殿。
走在白云寺内,观看着四周的风景,王齐明显感受到和道临宗有很大不一样。
道门自然,虽然宗内建筑暗合九宫八卦,讲究布局。
但在其他地方,如山水树木,则尽量保留原样,讲究自然。
佛门这里一殿一树,都极有讲究,但更多的是用了各种手段布局而成。
慧秀一边带着王齐穿行各处,一边讲述各处亭台楼阁的名称,以及各种佛门典故。
大有短时间内把王齐培养成为一名精通佛史的居士。
王齐认真倾听,不住点头。
在穿过一处回廊时,对面走来三个年轻僧人。
为首一人肥头大耳,身材肥胖。
宽大的僧袍穿在他的身上,宛若紧身衣一般。
白云寺僧人根据等级,衣食住行都有规矩。
一般来说,方丈、长老,以及各院首都身穿黄色僧衣,或者明黄,或者杏黄。
这种级别的僧人,都是元婴期修士。
金丹期僧人则身穿灰色僧衣,筑基期僧人身穿暗青色僧衣。
至于炼气期小僧,则身穿褐色粗布僧衣。
对面过来的三名僧人都穿着暗青色僧衣,显然都是筑基期修士。
只不过三人僧衣在领口上略有区别。
王齐使用灵眼,一眼看出,最前面的胖僧人是筑基后期,他身后的二人是筑基中期。
胖僧人看到王齐慧秀二人,面有不屑,非但不让,反而迎面过来。
王齐用眼角余光看着身旁的慧秀。
慧秀真诚豁达,又很谦逊。
眼前这条廊道只能三人并排同时行走,若是对面过来二人以上,则必须有一方避开。
特别是对面过来的这个胖大僧人,一人就占据大半廊道,更要收腹避开。
若是平日,慧秀一定会主动侧身让开廊道。
可是今日,慧秀并没有半点想让的意思,而是依旧前行。
王齐心中一顿,看来这二人必然有什么过节。
“哟,这不是我们慧秀师叔祖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旁边的这位应该就是慧秀师叔祖的道临宗王师兄了吧?看起来也不怎么样,怎么都瘦的跟麻杆似的。听说你们在四象城吃了午饭才回来,吃的如何,王施主,是不是感受到我佛的慈悲之力,少了一分食用生灵尸体的罪孽?啊,哈哈哈……”
胖和尚身后的两个和尚也跟着大笑。
佛门僧人剃度后都会有一个法号,按字排辈。
如今白云寺内辈分最高的自然是圣僧,属宗字辈,整个白云寺,只有圣僧一人。
下一等就是慧字辈,小和尚慧秀作为圣僧的亲传弟子,自然是慧字辈,而且身份极高。
还有几位闭关的太上长老,白云寺方丈、副长老、四大院首,都是慧字辈。
慧字辈的僧人,除了慧秀,基本都是元婴中期以上的高僧。
再下一等就是清字辈,如四象城守清远。
这一字辈的僧人境界有高有低,高者元婴多年,低者依旧是金丹初期。
清字辈再下,就是净字辈。
这一字辈僧人出了极少数进阶金丹,大都是筑基期。
如面前的这几个和尚,都是净字辈的。
他们和慧秀隔着清字辈的僧人,所以称呼慧秀为师叔祖。
不过刚才的称呼中,没有半点敬意。
还当着慧秀的面,对王齐问出这么冒犯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