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在兵器谱第一的位置上待了快二十多年了,要突破不是早就应该突破了吗?”
江明向着那个提问的少年轻轻摇头,非常肯定的说道。
“此一时彼一时也字。”
“以前的天机老人未能突破,是因为他由于对失败的恐惧,患得患失之下导致了对自己缺乏信念。”
“就像一座雪山,积雪不够,又怎么可能会在震动下形成雪崩呢!”
“而现在他已经解开了心结,重新拾起了过去的信念和信心。”
“此刻的他就像一桶火油,只等一粒火星就能熊熊燃烧,发出耀眼光彩。”
“那么江先生,我还有个问题想要知道。”
就在大厅靠窗的位置,一个梳着辫子的少女轻轻站起身来,十分关切的问道。
“您觉得他突破的机会大吗?”.
听到那姑娘的提问,江明给了她一个安慰的笑容,轻轻点头道。
“当然,我觉得希望非常大。”
那少女眨着水汪汪的大眼睛,似乎有点不太相信,于是好像要确认似的又问了一遍。
“真的?”.
江明自信的说道。
“当然是真的,我骗你做什么。”
那少女轻轻叹了口气,还是有点不敢相信的说道。
“可是他已经在这个境界上困了二十多年,难道这么快就能突破吗?”
江明轻轻敲着折扇,向这个多愁善感的小姑娘解释道。
“突破这个事情,就跟和尚参禅悟道是差不多的,有时候十年苦禅不如偶然一悟。”
“到了天机老人这个境界,突破靠的不是时间,而是内心的感悟。”
“这也是为何天人合一的境界在武林中如此少见,就是因为到了这一步不仅只看武功。”
“个人的悟性,机缘才是最重要的。天机老人已经得到了他的机缘,接下来就靠他自己的悟性了。”
听到江明如此确认的解释,那个少女终于放下心来,长长的舒了一口气,露出了释然的笑容。
这时,客栈里又有一个人站起来发问了。
“江先生,这世上真的有人达到过天人境界吗?”
提问的是一名少年,看他衣衫朴素,满脸风尘,显然是初入江湖的贫家少年。
看着他期待的眼神,江明再次点点头,很肯定的说道。
“当然有,而且少说也有五六人以上!”
听到江明的话,客栈之内一片哗然。似乎谁也没有想到,这天人境界的高手居然这么多。
“江先生,您说这武林之中。。。居然有这么多的天人高手!”
一个白发老人颤巍巍的站起身,似乎有些不敢相信。
江明轻轻摇着扇子,非常肯定的答复道。
“一点不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么敢问先生,这些人究竟都是谁呢?”
“是啊江先生,您赶快和大伙说说吧,这些人到底是什么身份啊?”
“我的妈呀,原来有这么多先天境界的高手!今天真是大开眼界了!”
听到江明肯定的答复,客栈内的一众武林高手纷纷好奇追问起来。
毕竟这可是轰动武林的大消息,就算日后喝酒的时候拿来吹牛,那也是震惊全场的故事。
看着急不可耐的众人,江明轻轻伸手握拳,然后探出了一根手指。
“第一位,当然就是少林开派祖师达摩,少林派数百年来威震武林,是武学中的泰山北斗。”
“这所有的一切,当然都离不开达摩留下七十二绝技和易筋经等绝世武功。”
“可是江先生,自从达摩死了之后都快好几百年了,无论是哪边的少林寺也没听说有人达到过天人境界啊?”
面对众人的疑问,江明开口解释道。
“这是因为少林功夫和别派不同,在练法上有很大区别。”
“少林寺本是天下禅宗第一祖庭,创立之初佛学禅修才是根本,至于武功反倒是微末杂学。”
“当时的寺中僧人练武,不过是为了强身健体而已。”
“所以这少林功夫,必须要有高深的佛法修为作为根基,否则功夫练得越深,对自身伤害越重。”
“尤其是少林绝学之中还有几项禁传功夫,若非境界高深的得道高僧,普通人练了必定走火入魔。”
说到这里,江明又叹息一声,微微摇头道。
“数百年来,少林僧人舍本逐末,对武功越发痴迷,反倒是佛学禅修落下不少。”
“因此再未出现过如达摩那般的得道高僧,自然也就无人能将少林武学练至那般境界。”
“否则少林数百年传承,为何只有达摩一人能够学全诸般绝技,而后来的僧人最多才只练到二十一门。”
“至于剩下的,不是走火入魔便是筋脉尽断,其原因便在此处。”
听了江明的话,客栈内众人都是恍然大悟,难怪少林寺高手虽多,达到绝顶境界的却很少,原来是这个缘故。
紧接着,江明又探出第二根手指,继续开口道。
“这第二个当然就是创立武当的张三丰,武当建派虽晚却和少林并列双雄,靠的便是他留下的底蕴传承。”
“此人妙参造化,通达天人,以惊人天赋体悟大道,创出太极拳剑等诸般绝技,这般天才可谓旷古绝今。”
“可惜他门下弟子虽多,却无一人能有这般天赋,也就因此导致了武当至今仍无天人高手。”
由于这两个人的名声太过响亮,所以当江明说出这两个名字之后,客栈内的众人并未有过多惊讶。
大家反倒是屏气凝神,一齐等待着江明说出剩下几人的身份。
江明再次探出第三根手指,慢慢说出了第三个到达天人境界的高手姓名。
“这第三个高手,就是两宋的黄裳。”
听到这个名字,除了极少数一些来自两宋的武林高手之外,其他人都是微微一愣。
显然对于这个名字,他们谁都没有听说过。
果然,一个世家少年已经站起了身,对着江明问道。
“江先生,这人究竟有何神通?为何江湖中从来没有人听过?”
江明见那人打扮似乎是两宋人士,便轻轻摇着折扇,不答反问道。
“听说过九阴真经么。”
那少年微微点头,显然早已听过这九阴真经的大名。
“这本九阴真经就是他写的。”
听到此处,那少年啊了一声,惊的一下坐倒在地。
其余大明的武林人士见这少年反应激烈,便忍不住纷纷交头接耳,互相询问这本书的来历。
虽然这九阴真经偌大的名头,但是知道来历的人却寥寥无几。
见这群江湖豪客始终说不出个结果,江明先示意众人安静,然后才继续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