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鲍韬却与白绕相处极好,却一直与张合保持着距离。
如果蔡成知道此事,必定暗笑不已。
不用想他都知道,这肯定是鲍信有意为之。
他与张合能相处极好,却不让自己的亲弟弟与张合走得太近,反而让鲍韬去结交白绕。
表面看起来是两个阵营,实则却是一个。
以张合为首,以鲍信、鲍韬为纽带,把不同来源的将领,紧紧地联系了起来。
看来他让鲍信做张合的副军团长,绝对没错。
这个鲍信,日后必然还会得到蔡成的重用。
关键是,鲍信不争权,不抢功,不夺利,能看清局势,只做润滑剂。
这样的人才,可比诸葛亮、荀彧等人才更为难得。
正史中,如果有人帮诸葛亮做润滑剂,诸葛亮就不用频繁以外战,来平衡蜀汉的几个利益集团了。
事实证明,诸葛亮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却对处理人际关系不大在行。
不扯闲话了,回到洛阳城下。
自从征南军团离开高都,张合对管笃的敬佩之情,越来越深。
管笃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料敌先机,用兵神出鬼没。
本来,张合以为从小平津渡河,然后面对小平津关,必是一场激战。
谁知道,在管笃的安排下,当天到达小平津渡,当晚过河。
关键是渡河时并没有敌军的半渡而击。
这本是张合、鲍信最为担心的。
可管笃只用了一封信,就解决了小平津关的守军。
小主,
给谁的信?
当然是给申金的信。
管笃让申金留下一千特战队驻守函谷关,由申金亲自率领三千特战队,以一千人监视郭汜的一万兵马,两千人从南面偷袭小平津关。
张合和鲍信都看了那封信。
信件开篇就说:小金子,要不要再立奇功?
有特战队为依托,那渡河还不是轻而易举?
征南军团抵达大河岸边时,就算小平津关守军马上发现、马上通报董卓,董卓马上调兵来防,都肯定是来不及的。
因为管笃的作战计划是,抵达大河岸边,就马上安排渡河。
所以,探马报告说,大河北岸有人在准备渡河,实际上是不对的。
当天晚上,渡河就已经开始了。
而申金的特战队,时间卡得非常准确。
征南军团开始渡河,特战队就利用小平津关守军注意力全在渡河的征南军团身上,马上开始偷袭小平津关。
这样,征南军团抵达南岸后,根本不用耽搁任何时间,就可以直接去截断孟津关到洛阳的通道。
管笃此举,让张合明白了,护民军各军团,都是协同作战的。
关键是,相互之间没有争功,一切都是为了胜利。
张合想起了在渔阳看到的,大帅对关羽、张飞的处理。
当时他还觉得处理得过重。
此时他才明白,“不争功,尊将令,不猜忌、多协同”这十二个字,对护民军来说,有多么重要。
而关张二人,恰恰把这四条十二字,全都违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