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宫中,朱元璋正在检查太子朱雄英和魏王朱允炆的功课,看朱标进来,挥手让两个孙儿去到一旁。
“爹,老四首战大捷,在没弄清楚敌军数量的情况下,老四和老二各带着两万兵马拿下了大宁,现在正在等着老将军们的到来,顺便申报了两个卫所,我批了,就在大宁附近。”
朱元璋点点头,欣喜之下眼底却闪过一丝忧虑,这老四,太过于冒失了,对面六万兵马在大宁,这是打好了,若是打不好,他们两个都得交代在那。
还有这李星寒,孩子们胡闹,你这一把年纪也跟着胡闹不成?
朱元璋当即就要让朱标拟制训斥他们冒失,可朱标的话还没说完,就暂时压下性子听朱标汇报。
朱标将朱棣三大营的事情讲了出来,他说的兴高采烈,朱元璋也听得甚是有趣,好久没怎么吃糕点的朱元璋甚至自己去到桌边倒了杯茶吃起点心来。
“三大营,这小子有点东西,就藩这几年居然搞出来独一无二的阵法和军队,是个大将之材,标儿,选他当你的征北大将军,没错吧。”
朱标笑着在朱元璋身边坐下:“那自是没错,就是爹对他们过于严厉了,我一直觉得老四是个奇才,当初几岁的时候就吵着要玩火枪,这不,你不让他玩,他自己玩出来名堂了。”
朱元璋被朱标这话呛了一下,刚喝下的茶水也喷了出来:“你小子,我对他们严厉是为了他们好,不然你能有这么好的几个弟弟,不过话说回来,这也是托着你们一母同胞的关系,不然换其他封出去的亲王,我真不敢将这些兵马交给他们。”
朱标摇摇头:“爹你不用这样,其他太妃生的弟弟,那也是弟弟,没必要这样的。”
“怎么没必要,我告诉你,你们是一个娘生的,你们的关系最近,那种心有灵犀的感觉不是其他弟弟能给你的,你自己说,是不是。”
朱元璋的话引起了朱标的深思,确实,这几个弟弟和自己心意相通,虽然就藩在外,但是有了好吃的好玩的,都会让人送到京师给自己,可是其他的弟弟就藩后,就很少有联系了,好像是严格遵守父皇的规矩,其实说白了,就是没那么亲。
“是啊,我是大哥,我抱着他们长大的,从老二一直抱到老五,等其他弟弟妹妹出生的时候,我已经是太子了,倒是没管过他们什么。”
硬是说起来,已经很久没见过其他的那些弟弟妹妹了,不行,得找个机会将他们唤进宫,拉近一下兄弟感情才是。
朱元璋接下来的话更是让朱标挠头,朱元璋突然说起了清君侧的事情,这个特殊的使命,也是给了自己的几个最亲的弟弟,其他的藩王,也是没那个资格的。
但是这话最好不要当着孩子们说,毕竟新封了魏王的朱允炆就是庶出,这话听多了对孩子的心境不好,可是朱元璋什么脾气朱标最清楚,既然说出口,就不能打断他,不然他真的会发飙的。
强忍着头痛等朱元璋说完,朱标悄悄附在朱元璋耳边说道:“爹,允炆还在这,就不要说这个了。”
朱元璋皱了皱眉头,意思是不必在乎他,我这个当爷爷的说话,还得顾忌孙子不成?但是又怕朱标为难,就罢了。
既然如此,两人就改变了话题,开始谈论起朱棣的三大营完善问题,按照朱元璋的话,那就是要什么给什么,如此的军队不强大起来还等什么。
朱标也是附和,几个弟弟之中自己最宠爱朱棣,也不怕他手里多几个兵马什么的。
父子俩商议了一下,当即决定将朱棣的亲军增加到十万,远超了李星寒的六万成为了藩王之首。
朱元璋也没怕李星寒不高兴,首先李星寒不看重这个,以他的性格,肯定真心实意的为朱棣取得的成就开心,其次就是朱元璋考虑到李星寒的岁数也不小了,快六十岁了,带太多的兵马对他也是个压力。
说做就做,父子俩当即拟定圣旨,让人带着兵符去往大宁送与朱棣,告诉朱棣可以再募五万兵马扩充三大营,钱粮装备不够,尽管和朝廷提出来。
父子俩光顾着考虑大明的将来,丝毫没注意到身后的两个孩子,朱雄英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四叔对自己也是疼爱非常,可朱允炆就不这么觉得了,不但对那个嘻嘻哈哈的四叔产生了戒备,更对什么清君侧只有嫡子才有资格的话耿耿于怀。
锦衣卫将圣旨和兵符送到军中的时候,朱棣已经带着兵马拿下了广宁,行军之迅速攻城之勇猛,远超了带兵而来支援的老将。
一切的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拿下沈阳路之后,将整个辽东拿下。
就在朱棣准备剑指沈阳路的时候,一封加急密报到了军中,送信的锦衣卫满脸风霜,落地后军马也口鼻喷血倒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