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节 佛山之行(十七)(2 / 2)

临高启明 吹牛者 1660 字 1个月前

“如何做得?”杨世祥说。

刘三说:“生意你不要担心,凡是地方的'骚'动,只要官府还在,局势就能安定下来。局势一安定,便有善后的事情要办。所谓兵'乱'之后必有大疫,逃难的人,早饥夜寒,水土不服,生了病一定要买'药'。真要闹得不可收拾,我们就撤回临高去。”

“是,是,临高总能保一方平安的。”杨世祥貌似已经把穿越集团统治下的临高县当作一方乐土了。

当下计较已定,杨世祥自去拜访他的堂兄,商量具体的代销事宜。杨世意自从林铭宴请之后,对这堂弟态度大变。见他到来,嘘寒问暖,备极殷勤。代销的事情很快就敲定了:批、零价格由润世堂指定,杨润开堂负责批零销售,实行“言不二价”制度,即不计价,不打折,不涨价。杨润开堂从每剂销售中提取固定提成作为代销的“经手钱”,润世堂另外支付给销售的伙计提成,以鼓励其多销售。销售收入三节结账,不得宕账宕款。润世堂在佛山设办事处,派人专门负责此项销售、进货事宜。开支由润世堂自行开销。双方还另外约法三章,双方人员不得私下见面、不得互相请吃应酬、不得互相借支。传统商业企业对店伙被人腐蚀保持着极高的警惕'性'。

因为林铭的面子,杨世意索要的销售提成极为克己,没有象杨世祥预计的狮子大开口。杨世意虽然觉得有些不甘,但是看到五弟又向他用现金订购了一大批的'药'材,觉得多少也找补回来了,双方相谈甚欢。包括日后润世堂委托他们销售益智子的事情,也一并谈了下来。杨世意暗暗纳罕——想不到这一直碌碌无为的五弟居然变得如此能干!看来这临高的名医“刘三”不是常人。

刘三叫人引路,在佛山各处'药'店走马观花了一番,每到一处,但凡有膏散丸丹销售的,不管听说过没有,都买个几剂下来。预备着拿回去做人体试验用。他还以扩大生产为名,通过杨世意的介绍,招募了好些愿意去临高的失业的'药'店伙计,又采购了许多中'药'器材:切片刀、各种炮制'药'物的锅釜之类。

黄天宇的招募工人的行动也去得了进展。他带着高弟和陈同两个,去了窑工侯活的几处茶馆招了几个人,接着又通过这几个人四处去找失业窑工。因为最近窑口上失业人员很多,招募工作很顺利,很快就招到了愿意去临高干活的各个工种的窑工五六十人之多。黄天宇来者不拒,连一些窑口不要的年老窑工都要——这些人经验丰富,年龄其实也不过五十开外。只不过长期营养不良,超负荷工作损害了健康,到临高稍微给他们增加些营养就是顶用的技术工人。

铸造工人就不那么好招募了。现在这里活计多,有技术的工人不愿意去听上去很陌生的临高。黄安虽然很是卖力,但是他招来的,多半是一般工匠。就是这样的,也不大愿意去。奔波了几日,只招到了十来个人。黄天宇有些失望,这天下雨,便干脆在茶馆里喝茶,黄安不顾下雨,又出去寻人去了。

这茶馆极其简陋,说是茶馆,其实就是一间小屋,搭出一个大竹棚子,泥地。卖的茶都是粗茶和更低级的梗片茶末。好处是价格极廉,以贩夫走卒的收入也不难在这里泡壶茶,消磨半日了。消费低廉,茶馆里消息又灵通,此地就成了失业的工人会聚等工的场所。

黄天宇喝茶喝得无聊,只好学别人的模样买了包槟榔。一个个的树叶包着的小包,里面黑乎乎的。丢到嘴里一嚼,一股冲劲直上脑门,脑袋一下子晕了起来,有些醉酒般的感觉,好一会才定下神来。

“这东西有什么好吃的。”黄天宇嘀咕着。

“这是消食去水气的。”高弟在旁道,他满口通红,正在大嚼槟榔。

黄天宇正想说什么,忽然见黄安走了进来。脱下水淋淋的蓑衣,“老爷——”他恭恭敬敬的做了个揖。

“桌上说话。”

“是。”黄安把伞靠在桌边坐了下来,“小的刚才去的一家茶馆,没找到合适的铸造师傅,倒是另有发现,就是不知道老爷需要不需要?”

“什么匠人?”

“是个做轮子的匠人……”

“什么?!”黄天宇不自觉的叫了出来,引得周围人一阵顾盼。他赶紧压低了声音:

“做轮子的?”

“是,”黄安不知道他为什么如此激动,“正是。”

黄天宇当然激动。因为车轮问题一直是工能委的一个心病。穿越者现在自制的车辆,除了轨道车之外,普通的手推车、马车之类的车轮制造问题一直不能很好的解决。做车轮是专门的手艺,工能委里动手的强人甚多,倒也勉强给做了出来,只是效率奇差,而且占用技术人员。于是只能用带来的各种橡胶轮制造车辆。

眼见着备用车轮越用越少,车子的需求却越来越大,十年之内又指望不能出橡胶,尽快寻找制轮匠,制造合格的木车轮的事情就提上议事日程。

不巧的是南方以行船挑担为主,车辆所用甚少,制轮匠几乎是前所未见。各处外派人员都没找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