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可都是李渊在位时期的臣子,如果能回来,那么自己的政治羽翼就丰满了。
自己可是让他们重新吃上皇粮的恩人。
裴寂当然还没傻到,自以为靠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就能让李世民退位。
主动出来就是为了打掩护,不让李世民发现真正的意图。
可惜啊,李世民自己弄出来的政治风暴,好不容易弄掉那么多人,怎么还会弄回来。
不过没关系,裴寂今天不只是准备了一手。
裴寂再次说:
“陛下,臣听闻蜀王殿下当街驱赶长安名僧,所以才导致了信徒在皇城外聚集,臣请严惩蜀王殿下。”
李承乾看向裴寂,这老家伙真会睁眼说瞎话,刚刚不是还说这些是来向父皇发难的,怎么又成了向三弟发难的。
李世民不知道裴寂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怎么看起来不像说的这么简单。
还是杜如晦善临场应变。
“陛下,既然牵扯蜀王殿下,不如就让蜀王殿下进殿说明白。”
李世民点点头,李恪就被带进显德殿。
李承乾说:
“三弟,魏国公说,你当街驱赶长安名僧。”
说着,还向跪在那里的裴寂抬了一下下巴。
李恪说:
“没有啊。”
这件事之所以连李恪都不认,是因为从隋朝开始就有一条专门为和尚立的法律。
就是和尚不用交税和服役,并且不能随便侮辱和尚。
小主,
李渊后来继承隋朝政治遗产,也同意这条。
之所以给和尚这样的优厚待遇,是因为佛教在汉朝传到华夏大地。
最初走的是民众路线,想向民众传播教义。
但是老百姓不好传播,效果也差。
后来佛教改变了路线,走上层路线,向那些贵族靠拢。
最出名的莫过于,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
佛教在梁武帝之前,是吃肉的,最初的不吃“荤”,指的是不吃大蒜等等会导致人情绪激动和失控的事物,大蒜是汉朝张骞带回来的。
当时的和尚能吃肉,但是有规定,只能吃那些《三净肉》,就是指的:
没看到在自己面前杀的肉。
没听到在自己附近杀的肉。
不是为了自己杀的肉。
其实就类似君子远庖厨。
在战国时期,君子讲究的是,看到被杀的动物,听到被杀的动物,自己养的动物,专门为自己杀的动物,这些都是不吃的。
正如“君子远庖厨”被后人误解成,君子不能靠近厨房。
梁武帝觉得,你们佛家这么慈悲为怀,怎么能吃肉?
所以从南北朝时期,梁武帝下令和尚不准吃肉。
时间久了,就成了和尚不吃肉,是慈悲为怀的证明。
那么佛教在皇帝们看来,就是宣传和平的工具。
隋文帝为了利用和尚们宣传自己的仁德,也就给和尚们立了这个法律。
和尚不用交税,不用服役,自然也会反过来说隋文帝的好。
李渊和李世民怎么会不利用,自然也是承认这个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