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没有第一次读,而生涩。反而好像这首诗是读了百遍的那样熟悉。
三老听完周彦邦读完,
三个人都不约而同的身体往后靠了靠,
略带沉思的,一起捋了捋下巴的胡子。
再看这群聚会的才子们。
一个个面面相觑,
呆若木鸡。
灵魂好像无处安放的空洞,
不知所措!
这里面最震惊的是李师师。
别人不了解赵涛,
李师师不一样,他们可是有着十年的交情。
十多年了。
赵涛给他第一印象就是贴心。
第二印象就是神秘。
第三印象其实是不好的-典型的败家子。
怡红院本来就是烧钱的地方,赵涛每次来都花好多银两。
李师师有时候不忍心,还劝赵涛,点唱歌,点跳舞,作陪。可以和她说,不用这么破费。
赵涛却说,银子就是用来花的,如果不花,银子和石头没有任何区别。
花出去才叫银子。
独特的见解,新颖的思想,格格不入的行为。太离经叛道了。
别人重视的,他却无足轻重,反而一些李师师觉微不足道的小事,
这个赵公子却细致入微。
今天,这个离经叛道的好友,却以这种形式出现。
李师师是懂诗词歌赋的,而且造诣很高。
听了这首木兰辞,
李师师第一次听这样的题材,
虽然听不出好坏,
就众人的反应,三老的那种态度,
周彦邦压抑不住的流畅,
周彦邦第一次读,就这么流畅的朗读出来,第一,反应了周彦邦也是有才学的,这样更能体现出这首词的厉害之处。
最主要的是,静静细想。好像想到了什么似的
“啊”
李师师不由自主的捂起了嘴。
他竟然做到了这种程度.
科举能榜上有名,大多数也是聪慧之人。
众人在咀嚼,消化这首诗。
慢慢的,一股冰冷的气息蔓延开来。
三老也反应过来,直起了身子。
这个小子怎么做到的??
现场做长篇诗,
在众人咄咄相逼的情况下,
李师师最后不算怂恿的怂恿下,被迫无奈下作此诗。
一首战争诗。
有具体的生活,有具体的情节,甚至主角还是个叫“木兰”的姑娘。
女儿身带兵打仗。
相比刚才那些才子作的,
真的是无病呻吟啊。
这首诗,前后思维之缜密。
作时毫无停顿,一气呵成。
如果不是提前做的,
打死别人都不相信。
但是偏偏就是现场现时写完。
这文化功底,这诗词功底,
三老研究了一辈子的书法和诗词都做不出来,
这个青年竟然信手拈来。
最要命的主角以女儿身入题,不爱功名利禄。
对于这些才子们,考取功名,一心想当官的愿望,
不是打脸,而是直接拿板砖往脸上呼啊!
冷,很冷!
真的如李师师想的那样,竟然做到这种程度。
这首诗好的不能再好,放在其次。
主要是在这么短时间,想的这么多!
许冲秀也想到了。恨不得钻地缝里。
众人也脸红一会,白一会??
李师师从周彦邦手中接过宣纸。
慢慢的看了一遍。
来到古筝面前。
轻轻的弹了起来。
李师师,朱唇轻起,
“唧唧复唧唧…….”
木兰辞本身是乐府诗。
李师师专研琴和唱十多年,唱功在这个朝代说第一,没人说第二。
把这首木兰辞唱的百转千回……
又给这次聚会推向了另一个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