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比蒙恬差一点,但不至于差的太多吧。
成蟜如此想着,蒙毅已经挡在他面前,右手抓住剑柄,警惕地看着四周。
在车上,就听到了成蟜的厉喝。
所以,把成蟜护在身后,就该是第一时间应该做的事情。
“奴婢奉大王的命令前来阻止公子入宫。”
“王兄的命令?”
成蟜疑惑丛生,依旧是藏在后面,只侧出个脑袋来。
来人停在远处,与成蟜保持着安全距离。
“有不少大臣围在宫外,恳求王上问责公子,接见赵国副使,以维持秦赵边境稳定。”
“王上得知公子没有前往巴蜀之后,便令奴婢带话,他会借机出宫,会见公子,请公子务必不要入宫,以免与那些大臣起了争执。”
“公子,还去吗?”蒙毅问道。
他也觉得成蟜应该不入宫,完全没有必要冒这个风险。
最重要是,服从大王的命令,不去添乱。
不过,进不进宫,最后还是要听成蟜的意思。
“不入宫,到我家里去。”
成蟜倒吸一口冷气,在王宫的话,王兄对他有什么怨气,还得考虑到自己的秦王身份,就算是出手,也会端着架子,有所收敛。
可若是到了他的家里,那就真成了兄长疼爱弟弟,兄长越爱,弟弟越疼。
这肯定是不行的,私下相处那王兄还不得放开了打,说什么成蟜都不会同意的。
尽管王兄可能没有这个想法,可成蟜不能不防范于未然。
“他们只要求我对赵使的死负责吗?”
“援韩之战的谣言呢?还有多少人提?”
谣言的事情,成蟜走的是群众路线。
其实,是可以绕开这些官员的,他们说什么,议论什么,都是次要的。
群众路线走通了,那就是无往不利。
但也要防备着,这里面有人收了钱,给成蟜的计划添乱子。
“有一些,不过,还是关心赵使之死的人多。”
“虽说是谣言,可也关系到数十万秦赵两国的将士;而区区一个赵使,尸位素餐之辈,竟然能够赢得如此广大的关注。”
成蟜自知,赵使代表的赵国,他的死不是一个人的事。
可他还是贬斥一番。
要是说,大臣们都听信谣言,请命惩罚成蟜的决心十分坚定。
那他还会觉得,这其中有几个为民请命的人,被谣言蒙蔽了耳目,心中还是有秦国百姓的。
而今,放下这件事,去关心赵使的死。
当然可以说,是为了减少将士伤亡,减轻百姓徭役负担考虑。
可秦国的国策,就是一统天下,难不成不起争执,赵国就能够乖乖解散军队,遣散朝堂,并入秦国?
显然是不可能的,一统天下的过程中,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手段。
所以,成蟜有理由怀疑转变风向,为赵使“求公道”的人,是在收钱办事。
“上车,入宫!”
不过是一些收钱办事的人,还吓不退成蟜。
他回到马车上,就站在上面,指明要蒙毅驾车。
“去告诉那些逼宫的大臣们,本公子要入宫面王,让他们把路给我让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成蟜转而对蒙毅说道:“长剑出鞘,有敢拦路者,杀!”
蒙毅站在车下,抬头仰视着成蟜。
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成蟜的另一面。
果断,凶狠。
有那么一刹那,蒙毅竟然看错成蟜,将他与王上的身影重合。
短暂的出神后,蒙毅敏捷地跳上马车,熟练地拿起缰绳。
君子六艺,御为其一。
驾车,对蒙毅来说,是必修课,上手就能走。
“公子,扶稳。”
蒙毅大部分的精力用在驾车上,成蟜就在他身旁,两个人并肩而立,迎风而行。
马车速度快,先一步到达了王宫。
传话的人还没有跑回来,只能由蒙毅接手。
在成蟜的强硬态度下,马车径直驶入宫门。
蒙毅一手提剑,一手持缰,也是陪着成蟜疯狂了一把。
平日里,他一定不会陪成蟜做这种事,但是现在,他被成蟜感染到了。
根本就不用蒙毅传扬“公子入宫面王,众人让路”,因为提剑驾车闯入王宫,更能吸引众人的注意力。
所有人都知道,不久之前,有个叫嫪毐的人提剑驾车闯入王宫,如今坟头草都数米高。
他们在震惊之余,也都想看看,是哪个胆子大的,竟然敢无视前车之鉴。
马车走的很慢,王宫终究不同于城内,他们也不来闯宫的。
只是来震慑!
“把路让开,本公子要面见大王。”成蟜立在马车上,冷冷地看着眼睛里,缓缓变大变清晰的人像。
世人都说,秦王严酷,冷漠,无情。
可谁又知道,就是这样的秦王,被一众大臣,堵在宫里出不去。
往后数千年,明朝皇帝的廷杖,早就落在他们的屁股上了。
哪里还给他们喧嚣的机会。
不过没关系,王兄不愿意,不舍得,他愿意,他舍得。
有功之臣,有能之臣,自然是要优待善待。
可有些大臣,就应该好好敲打敲打。
王兄期待他们为国奉献,治理国家,处处容忍留情。
可他们又是如何回报王兄的?
堂堂的帝国长公子,让一群上蹿下跳的猴子,教成了逆来顺受的废物不说。
一个深宫的太监,接手了胡亥的教育,竟然敢萌生出争夺帝国继承权的念头。
这些,都是因为那个对外冷酷的秦王,太过善待自己的臣子了。
以至于,让他们觉得做这些事情,不过是一次尝试。
成败无所谓,反正秦王会饶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