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太子回京(8)(2 / 2)

就是到了晚年,朱标当了二十多年的太子了,在朝中地位是根深蒂固,老朱都要把这老伙计带走,可以看出老朱是多么忌惮李善长。

所以,老朱要逼着李善长退居二线,朱标也只能配合着来。

他是老朱的心病,却不是自己的,在朱标的心里,有很多比李善长重要的多的事情。

比如:操练新军,发展民生,土地兼并,海外贸易,这些都比李善长要重要的多。

土地兼并历来都是封建王朝最为要命的事情,可以说任何封建王朝不能躲过三百年周期论,主要原因就是土地兼并。

几千年以来,封建王朝所描绘的太平盛世,就是耕者有其田。

在开国之初,那些有理想的君王,都会给老百姓土地。

吕后时期,就宣布耕者有其田制度,让每一家老百姓都有六十亩地。

晋朝泰康初年,司马炎就规定,每一家都可以分七十亩土地。

隋朝开皇时期也是把土地分给农民,所以才有了太康之治,开皇之治,文景之治也是在吕后的基础上才有的。

虽然文景之治是实行薄赋轻民,藏富于民,可是几十年的发展,还是让国库充盈。

可是这样明显来钱太慢了,汉武帝时期,为了和匈奴打一仗,就开始任用桑弘羊进行经济改革,增加赋税。

在此过程中,由于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各级官员横征暴敛,强行摊派。

老百姓为了缴纳赋税,不得不变卖田地,成为佃农。

汉武帝之后,其他朝代的官员也争相效仿,他们打着富国强兵的口号,破坏建国初期的土地政策,为他们大肆兼并土地提供方便。

要解决这个困扰中国几千年的问题,历史上主要有三个办法。

一个是唐玄宗时期开始施行的限购令,他上位之初,就颁布法令,禁止土地购买,想用行政的手法阻止土地兼并。

老实说,这个方法是不错,可是却势必引起官员的反扑。

官员们可以增加赋税,让老百姓入不敷出,却不能出卖土地,只能是卖儿卖女,引得人们哀声怨道。

这要一个强势的皇帝,施行严苛的律法,与这些歪风邪气对抗。

唐玄宗以一己之力和官员们对抗三十年,最后也是身心疲惫,最后不得不让李林甫出任宰相。

李林甫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废除了限购令,开皇之治也很快就终结了。

几年之后,就出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惨象。

封建王朝就陷入--藏富于民》与民争利》土地兼并,流民四起》国家动荡,直到灭亡的死循环。

第二个办法就是经济手段,宋朝时候,面对不可避免的土地兼并,他们采取逆向思维。

既然土地兼并不可避免,那为何不从流民入手?

从把流民编入军队,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那流民就不会反了。

这个想法初衷很好,可是却也有一个问题,就是政府财政太大了。

宋朝是出了名的冗繁,官员冗繁,军队冗繁,财政冗繁。

冗繁的政体效率低下,没有活力,最后被外族灭掉。

第三个发难也是经济手段,就是雍正皇帝的摊丁入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