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道清瘦的身影掩在人群中,已不得见。
陶淞收回目光,略一思忖道:“御前授官后,我会观其品行才学,若是有贤之士,无需翰林三年观政,我自会陈情御前,将其遴选至大理寺内。”
“老师远虑。”李绩颔首道。
......
这厢对话盛昭宁自是不知。
殿试放榜时间很快,正常情况下第二日时便已排出名次,第三日所有进士齐聚太和殿前,等待唱榜。
唯一不同的是,殿试前十名人选不在榜单之内,而是统一被宣至大殿,由皇帝一一点名,钦定名次。
前三名会直接进入翰林院任职。
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果不其然,在第三日清晨时,所有新科进士便被宣召着儒袍齐聚殿外。
天色破晓,晨露消散。
盛昭宁便被宣入太和殿门前等候。
再次踏入太和殿的长阶之上,她的心中莫名生出一种怅然。
科举之路层层险阻,镇北王府不敢同她沾染半分关系,唯恐京中察觉,一路走来,全凭她自己一步步行至这光华巍峨的太和殿前。
她算是读书人吗?也许算。
可那圣贤之书与治世之道却并非她真心所读,一个注定成为乱臣贼子的人,手中执卷,都恐污了先圣之名。
然而墨卷所书,却并非煌煌之言。
她真心所盼,无论将来是谁登上那帝位,朝野上下种种弊病,都能肃清。
这是她无耻将自己定义为“读书人”所守的,最后清明。
“传盛昭宁、王涿、卞和通、隆元化、于鸿至......十人进殿面圣!”
太和殿门前,宣旨太监站立阶上,高声传道。
被点名的十人心知自己这是进了前十,无不激动雀跃,内心怀着期盼与忐忑,强行稳住神色,跟随在太监身后,一同入殿。
盛昭宁低头,眼观鼻,鼻观心,恪守宫规,不得直面圣颜。
直到小太监站定,十人才齐齐停步,跪地行礼。
皇帝见座下十人,皆是年轻之辈,最年长者也不过三十多岁的年纪,是近几年中最年轻的一批进士。
朝廷社稷需要后辈参与建设,魏帝一向严肃的面孔在见到这些意气风发的新科进士时,都不由柔和下来。
“平身吧。”
十人规规矩矩的站起,垂首站立。
金殿辉煌,皇帝坐于龙椅上,目光在众人之间来回巡视一番,最终落在一人身上,面色不辨喜怒。
“你就是盛昭宁?”皇帝开口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