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大汉第一次科举(2 / 2)

在此之前,刘禅早已为均田制的推行做好了铺垫。三十取一的低税率政策,使得老百姓都意识到土地的重要性。他们不再愿意归附地主,而是渴望拥有自己的田地,过上安稳的生活。

这种趋势如同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均田制的实施。

如今,均田制的理念在这些答卷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考生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这一制度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有效地推广和实施它。

这些观点和建议无疑给了诸葛亮更多的启示和思考空间。

这里面最耀眼的考卷来自一位名叫李逸的考生。他的答案不仅详细,而且具有创新性,引起了众多考官的关注。

诸葛亮和刘禅在看过他的答卷后,立刻决定召见这位考生。

这个举动让李逸非常感动,这也让他意识到,大汉天子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远超想象。

面对天子的召见,李逸既紧张又兴奋。他知道,这次会面将成为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当他踏入御书房书房时,一股庄重而威严的气息扑面而来。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激动,向刘禅和诸葛亮行礼。

在书房内,诸葛亮和刘禅与李逸展开了一场深入的对话。他们询问了关于他的家庭情况以及对国家政策的看法。李逸一一回答。接着,刘禅指着桌上的一份试卷问道:“李逸,你的试卷中提到了均田制,你觉得可以怎么实施?”

李逸心中一喜,他知道这是他表现自己的机会。他沉思片刻,然后缓缓说道:“陛下,我认为均田制需要从土地分配开始。首先要清查全国的土地资源,确定可耕种土地的数量和位置。然后根据人口数量和家庭状况,合理地分配给每个农民一定数量的土地,确保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耕地。”

刘禅微微颔首表示认同,接着追问道:“耕地分散开的话,那么要怎样才能保证这些农民能够长期种植下去并且不断提高产量呢?”

李逸自信满满地回应说:“我们可以向农民出借粮食,并给予一定的补贴,以协助他们购置农具和种子,从而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此外,我们还能建设一套完善的灌溉体系,改良农田的水利环境,进一步提升农作物的产量。”

听到这里,刘禅的眼神突然变得锐利起来,他紧盯着李逸问道:“假如那些地主豪强不愿意呢,那该怎么办?”

“打又何惧,实行均田制,可得民心。治国之本,在于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唯有以民为本,方能长治久安。”李逸的回答掷地有声。

“哈哈哈……不错不错!那就让你协助丞相进行均田制改革!”

李逸激动得差点落泪,诸葛亮一直是他的偶像。

此次科举,不仅为蜀汉选拔了一批才华横溢的人才,更在民间掀起了一股崇尚学问、追求知识的热潮。

李逸作为此次科举的佼佼者,更是成为了无数寒门子弟心中的榜样。

人们纷纷意识到,无论出身贵贱,只要有才,便有机会为国效力,实现自己的抱负。

这样的社会,比之前的大汉,亦或是东吴和曹魏,都要好太多了。

而诸葛亮则以此次科举为契机,带着李逸开始进行均田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