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合作与冲突(1 / 2)

公司在傅斯年和沐晴的精心经营下,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也与日俱增。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他们决定与一家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展开合作。

经过多轮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了合作意向。合作的项目是共同开发一款具有创新性的高科技产品,融合了双方的技术优势。

项目启动之初,一切都进展得十分顺利。双方的团队紧密合作,交流频繁,共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然而,随着项目的深入推进,文化差异和管理理念的不同逐渐显现出来。跨国企业的管理风格较为严谨和刻板,注重流程和规范;而傅斯年和沐晴所带领的团队则更强调灵活性和创新思维。

在一次重要的产品设计讨论会上,双方产生了严重的分歧。跨国企业的代表坚持按照他们既定的设计方案进行,认为这样可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傅斯年则认为这种设计过于保守,无法突出产品的创新性和独特性。

“我们不能只追求稳定,而忽视了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如果产品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即使质量再好,也难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傅斯年据理力争。

“但创新也需要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我们不能为了追求新颖而冒险。”跨国企业的代表反驳道。

沐晴试图从中调解:“大家先冷静一下,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打造一款成功的产品。或许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折中的方案。”

但双方都互不相让,会议陷入了僵局。

此后,类似的冲突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项目的进度。傅斯年和沐晴感到十分焦虑,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合作很可能会以失败告终。

他们决定分别与对方的高层进行沟通,寻求解决方案。经过深入的交流和协商,双方都做出了一定的让步。跨国企业同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一些创新元素;而傅斯年和沐晴的团队也承诺会遵循必要的流程和规范。

在解决了理念上的冲突后,项目又重新回到了正轨。双方的团队开始更加理解和尊重彼此,合作也变得更加顺畅。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研发,产品终于成功问世。这款产品融合了双方的优势,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市场的热烈欢迎,销售业绩节节攀升。

然而,就在大家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在利润分配上的约定不够明确,双方再次产生了争议。

跨国企业认为他们在技术和资金上投入更多,应该获得更大的份额;而傅斯年和沐晴则认为他们在产品的创新和市场推广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理应得到公平的回报。

“当初签订的合同中对于利润分配并没有明确的细则,这是我们双方的疏忽。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损害彼此的利益。”沐晴说道。

“我们必须按照实际的贡献来分配利润,这是公平合理的。”跨国企业的高层坚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