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松山会战(十六)(1 / 2)

明末封疆 杰木 1785 字 11天前

崇祯十四年二月初二,经过一夜准备的明军在这个“龙抬头”的日子,开始向曾经的大本营——杏山城挺近。薄雾尚未散尽,节气上虽说是已经开了春,可辽东寒冷的天气加之前几日的大雪,将士们的甲衣上尽是晨露过后残留的冰渣,顶着夜色爬起来的士卒一个个搓着手掌取暖,不时“哈”出的哈气随着过境的寒风转眼就不见了踪迹。

不同于其他军营内慌乱的场面,位于松山城以东的魏渊大营,军士们在有条不紊的做着临行前最后的准备,全部准备妥当的部队按照行军的部署已然是列队出发了。

相较于洪承畴统率下的明军,魏渊所部在行军中显得与众不同。这些军士们不仅人人都背着一个大口袋,而且他们边走边吆呼着统一的口号。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严明号令兮,赏罚有信!

赴汤蹈火兮,莫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鞑虏兮,觅个封侯!”

步点踏着口号,军队行进起来显得气势十足。这首军歌乃是魏渊在戚继光《凯歌》的基础上稍作修改创作的本部军歌,高声呼喊起来朗朗上口,荡气回肠。

其他各营的将士纷纷侧目瞧看行进中的魏渊所部,眼神里透出了嫉妒与羡慕。

山海关总兵马科冷眼旁观,撇撇嘴不屑的说道:

“哗众取宠,以为打了一场胜仗,唱上一首凯歌,自己就是戚家军了吗?自不量力。”

马科身旁的曹变蛟眼望着魏渊所部军容严整,步调一致,凯歌又唱的响彻云霄,不禁感叹道:

“魏渊能够以歌代酒鼓励部队的士气,他手下的军士又能如此的军纪严明,令行禁止,此人绝对不一般。”

尽管对魏渊年纪轻轻就飞黄腾达这件事心有不甘,但曹变蛟已然是认可了魏渊的才能。

听了曹变蛟的话,马科也不再好多说什么了,他将注意力集中到了魏渊手下将士的穿戴上。

“曹将军,你说这魏渊手下的兵,人人都背着一个大袋子,他这是要干什么啊?”

对于士兵们背上背着的大袋子,曹变蛟也感兴趣,他也很想知道这些士兵们背的到底是什么。

“这魏渊行事不讲套路,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只怕只有打开之后才能知道了。”

在洪承畴等人看来,魏渊的部队负重行军,一定会延误行军的速度,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魏渊的军队不仅没有掉队,相反的,行军速度甚至还要更快一些,这一情况令很多武将大为不解。

这些人当然不会知道,对于魏渊手底下的兵来说,负重行军一点都不陌生。在魏渊定期组织的军队拉练中,负重30公斤那可是家常便饭了。要论行军速度,魏渊自信在整个大明军队中,没有一直步兵队伍能够与他麾下的将士相提并论。

临近黄昏时分,洪承畴率领的人左右的明军主力部队逼近杏山城南,而魏渊率领的本部人马则暂时与洪承畴所部在保持一定距离的情况下平行前进着,为了不打草惊蛇,魏渊决定等天黑之后再趁着夜色进驻墩台山。

孔友德派出的斥候早早便回报了明军来攻的消息,对于洪承畴的主动进攻,孔友德心里还是十分意外的。尽管已经收到了明军有援军抵达的消息,可在孔友德看来,只剩下几万残兵败将洪承畴想必早已被清军吓破了胆,不敢再出战了。可谁想到洪承畴竟然还敢再战,而且还是主动出击,城墙之上的孔友德不禁摇了摇脑袋,用调侃的语气对身旁的耿仲明、尚可喜等人说道:

“一场胜仗看来令洪承畴这老匹夫胆肥了不少啊!以前只会守城的洪大尚书,今天竟然也会攻城啦!哈哈哈!”

孔友德脑后的辫子随着他的笑声而不住的震颤着,耿仲明用“千里眼”观察了一下已经进入视野的明军,说:

“二弟,我看明军人数至少三万有余,要不我派斥候向代善求救吧。”

耿仲明做事一向小心谨慎,眼见明军来势汹汹,大有哀兵必胜的架势,他在心里率先犯起了嘀咕。

孔友德自信的拜拜手道:

“无妨!野外作战,我汉八旗将士尚可以一敌十,杀退明军。更何况今日我们有城池之险,再说了,咱们的火铳和大炮也不是吃干饭的。洪承畴若是想来送死,我成全他便是了。”

说罢孔友德接过耿仲明手中的“千里眼”,又仔细的观察了一遍明军的动向。

“传我将令,从现在起,每隔半个时辰换一次岗,叫当值的弟兄都给老子把眼睛瞪圆喽!明军敢来我让他来一个死一个,来一对,死一双!”

“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