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权力的游戏(三)(2 / 2)

明末封疆 杰木 1903 字 7天前

魏藻德的成名早于他高中状元之前,崇祯十一年,清军逼近通州,在通州地方官员集体弃城而逃之时,只是举子身份的魏藻挺身而出,带领全城军民上城拼死抵抗。最终守住了城池,后来他参加殿试的时候被崇祯一眼相中,三十五岁便高中状元。

此后的仕途更是一路飙升,短短两年时间便入了内阁。这其中虽有首辅周延儒的赏识起了不少作用,但更为关键的却是崇祯皇帝的大力培养。

听到皇帝问话,魏藻德一刻也不敢迟疑,立刻行礼答道:

“今朝廷面临百年未有之困局,正是用人之际,丁启睿为人朴实忠诚,素为同僚所知,倘此番为陛下重用,必能竭力尽心,以报皇恩。”

这句话正说到了崇祯的心坎上,对于皇帝而言,忠诚的意义永远在能力之上。魏藻德夸赞丁启睿忠诚可嘉,无形之间就是在暗指魏渊的忠诚有待考量。周延儒听罢之后在心里暗自赞许起这位新入阁的晚辈来,年岁不大但手段却极为老道。

 崇祯也赞许的点点头说:

“朕要的就是他的忠心。”

魏藻德紧跟着继续说道:

“此番光复襄阳,守御千户杨谷居功至伟。臣听闻他素善征战,也是个可用的将帅之才。如能得到陛下圣眷,必然会肝脑涂地万死不辞的。”

就在魏藻德进言之时,东暖阁殿外负责服侍的一名小太监突然有意向前靠了靠,认真听了起来。

经这一提醒,崇祯这才想起夺回襄阳的首功之臣杨谷来。自己光顾着考虑督师人选了,竟然忽略了这位夺回襄阳的年轻将官。他随口问了一句:

“这个杨谷,是杨一鹏之子吗?”

王承恩急忙躬身答道:

“正是他,当年杨一鹏获罪殃及家人,陛下开恩赦免之,并任命其为兵部郎中跟随卢象升三年。”

说到这王承恩压低声音说:

“其真正身份为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专门负责监视卢象升。”

崇祯微微点了点头,示意王承恩继续。

“后来杨谷到了南阳,在京山侯崔克诚反叛之中立下功勋,被任命为唐县守御千户。”

“哦,这样啊。”

崇祯在心里盘算着,杨谷既是锦衣卫出身,其忠心自然可靠许多。更为难得的是他能屡立战功,看来行军打仗也有些本事。若是由老成持重的丁启睿统揽全局,善于运筹帷幄的杨谷指挥具体作战,如此一来的话,倒也是个不错的安排。

心中有了打算之后,崇祯遣退了众位阁臣,单单留下了首辅周延儒一人。他一边翻阅着东厂刚刚拿来的关于杨谷的履历,一边慢条斯理的问:

“周阁老,你说魏渊朕要如何处置才好?是让他去凤阳替朕分忧,还是...”

 周延儒见此时皇帝犹豫的厉害,心想还是慎重一些的好。于是他很中规中矩的回答说:

“老臣以为魏渊确实是个人才,弃之不用也着实可惜。但同时他也是把双刃剑,用不好的话很可能会伤了自己。”

“那你的意思是?”

“维持现状。”

“维持现状?怎么个维持法?”

“就这么将魏渊控制在京城之中,保留他凤阳总督,节制河南、江北诸军事的权力。但不让他参与具体事物。”

听了周延儒的话崇祯犯难了。

“那若是真的出了什么状况该如何是好?”

周延儒捋了捋胡须得意的答道:

“这个简单,河南交给未来的督师统管。至于江北之地嘛...交给凤阳巡抚史可法就可以了,他必能担此大任。”

崇祯也担心会犯放虎归山的错误,因此在周延儒的劝说下,他决定将魏渊变相的“软禁”在京城之中。

紫禁城午门口

魏藻德正为刚刚在东暖阁内的出色表现而沾沾自喜,突然一名小太监急匆匆的走了过来。

“魏阁老留不!”

面前的小太监魏藻德并不认识,他疑惑的问:

“你是?”

小太监也并不答话,而是径直将一封书信交到了魏藻德的手中,随即转身便离开了。

直到回家屏退了所有下人之后,魏藻德这才小心翼翼的打开书信瞧看,只见整张纸上只单单写了一个“徐”字。同时魏藻德这才发现,原来包裹书信的白纸是一张一万两的银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