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风波再来(1 / 2)

乾元殿的夜色深沉,明月的光辉透过宫灯的光影在青石地面上投下斑驳。武则天独坐于书案前,手中翻阅着江南的奏章,眉宇间微微蹙起。江南的叛乱看似平息,然而她心中却隐约感受到背后未曾揭露的暗涌。每一场叛乱,都是朝堂中权势的角逐和外部势力的谋划,一场看似平静的局面之下,或许隐藏着更为复杂的阴谋。

这时,太平公主轻声入殿,她的步伐轻盈而稳重,目光中带着几分忧虑:“母皇,江南的局势虽有好转,但我听闻地方的贼寇余孽仍在秘密活动,似乎有人在暗中扶持这些残党,甚至有迹象显示朝中有人与之勾结。”

武则天放下手中的奏章,抬眼看向太平公主,目光深邃如水:“此事朕亦有所耳闻。这些人以为江南之事已定,便可高枕无忧,但朕绝不会容忍任何威胁大唐安定之势力。太平,你在江南之事中立下大功,但你也要明白,这场风波还远未结束。”

太平公主微微颔首,她深知母皇所言非虚。江南的叛乱,只是冰山一角,幕后主使者若不彻底拔除,未来必然会有更多的风波。她心中暗下决心,必定要协助母皇清除这些潜藏的威胁。

翌日,太极殿的朝会上,武则天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冷冽地扫过群臣。殿内文武百官肃然,朝堂上寂静得只听得到丝丝微风从大殿门外拂入的声音。武则天的目光停在了一名官员身上,那是右相裴炎的心腹之一,名叫崔盛。她注意到,江南之乱之后,崔盛的言行有些反常,似乎对朝中事务显得特别谨慎和低调。

“崔盛,”武则天忽然开口,声音沉稳且带有威严,“你曾负责江南税收事宜,如今江南叛乱初平,地方税务有无受到影响?”

崔盛面色微变,但很快恢复平静,躬身道:“启禀陛下,江南叛乱虽对地方民生造成影响,但臣已责成各地官府尽力安抚百姓,并恢复税务,以确保朝廷的赋税不致拖延。”

武则天微微一笑,眼中却不见半分温度:“好一个恢复税务。那朕再问你,叛军所占之地的赋税流向又如何?朕听闻这些赋税并未全部入朝,有些甚至流入了贼寇之手,你对此作何解释?”

崔盛一听此话,脸上闪过一丝慌乱,连忙跪下:“陛下明鉴,臣绝无懈怠之意,更不曾贪墨赋税,只是地方官府一时难以掌控全局,致使部分赋税被叛军劫走,臣罪该万死,还请陛下恕罪!”

武则天冷冷看着他,没有立即发话。整个大殿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群臣们不敢大声喘息,唯恐一语不慎便牵连自身。太平公主站在母皇身侧,心中也是暗自思量,崔盛这般反应,分明是心中有鬼。

“崔盛,你身为朝廷命官,竟在地方赋税事宜上如此疏漏,朕不能轻饶。”武则天缓缓道,声音中透着寒意,“来人,将崔盛押下,彻查此事,务必要将所有与此事相关之人一并查明。”

侍卫上前,将崔盛拖下,崔盛连声求饶,但在武则天冷冽的目光下,所有言语都化为徒劳。待殿内恢复寂静,武则天看向群臣,沉声道:“江南之事,绝非仅仅地方叛乱这般简单。朕要你们明白,任何与叛乱勾结之人,朕都不会姑息!”

朝堂上下,文武百官纷纷俯首,心中暗自戒惧。江南之乱牵扯出的问题显然已深入朝中,若再有不轨之徒,只怕下一个就会是他们自己。

朝会结束后,武则天回到乾元殿,心情却依旧未能平复。她深知,崔盛不过是一个棋子,真正掌控这场阴谋的,或许是隐藏在更深处的力量。她必须尽快找出幕后之人,将他们连根拔起,才能保大唐之安稳。

正当她思绪纷乱之际,宦官王伏走入殿中,俯身道:“陛下,徐敬业大人有重要情报要禀。”

武则天点头示意,徐敬业匆匆入殿,面色凝重,拱手道:“陛下,属下在对崔盛的审讯中,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似乎有一股隐藏在朝中的势力在暗中操控江南叛乱。这股势力不仅与裴相有关,甚至还牵涉到宫中某些身份尊贵之人。”

武则天听到这话,眉头微皱,目光闪过一丝冷意:“宫中?究竟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