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脑溢血紧急治疗与注意事项(2 / 2)

四、药物治疗

(一)止血药物

虽然脑溢血一般是由于血管破裂出血后形成的血肿,且多数患者在发病后出血会自行停止,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使用抗凝药物导致的脑溢血,可考虑使用止血药物。常用的止血药物有氨甲环酸等,它能够抑制纤维蛋白溶解,从而起到止血的作用。但止血药物的使用需要谨慎评估,因为过度的止血可能会导致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二)神经保护药物

为了减轻脑溢血导致的脑组织损伤,可使用神经保护药物。例如,依达拉奉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神经细胞的损伤;胞磷胆碱可以促进神经细胞膜的修复和再生,改善神经细胞的代谢。这些药物在脑溢血后的早期使用,可能有助于保护脑组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但具体的疗效仍存在一定的争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三)并发症预防药物

1. 抗癫痫药物

脑溢血患者容易发生癫痫发作,尤其是在脑叶出血的患者中更为常见。对于有癫痫发作风险或已经发生癫痫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如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抗癫痫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癫痫发作类型、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综合考虑,同时要注意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皮疹、肝功能损害等。

2. 预防应激性溃疡药物

由于脑溢血的应激反应,患者容易发生应激性溃疡,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或 H2 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来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这些药物能够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脑溢血的紧急治疗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包括急诊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等。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脑溢血患者在紧急治疗后,后续治疗主要集中在康复治疗、并发症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方面。

一、康复治疗

- 肢体康复训练:许多脑溢血患者会出现肢体运动障碍。康复治疗初期,可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被动运动,如按摩、关节活动度训练等,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当患者肢体有一定的主动运动能力后,逐渐增加主动运动训练,包括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和协调性训练。例如,让患者进行简单的握力训练、站立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和手眼协调训练(如捡豆子)等。

- 语言康复训练:对于存在语言障碍的患者,语言康复训练十分关键。如果是运动性失语,重点训练患者的口语表达能力,从简单的发音开始,逐渐过渡到单词、短语和句子的表达。若是感觉性失语,则着重于语言理解能力的训练,通过图片、手势等多种方式帮助患者理解语义。例如,给患者展示一张苹果的图片,同时说出“苹果”这个词,让患者建立起语义和语音的联系。

- 吞咽功能康复训练:部分脑溢血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包括口腔肌肉训练,如口唇闭合、舌头运动等,以及吞咽反射训练。例如,使用冰棉棒刺激患者的咽喉部,诱发吞咽反射。还可以进行吞咽姿势调整训练,如让患者头部稍向前倾,以利于食物顺利进入食管。

二、并发症治疗

- 肺部感染治疗:由于脑溢血患者可能长时间卧床,容易引发肺部感染。治疗肺部感染主要是使用抗生素,医生会根据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同时,配合翻身、拍背、吸痰等物理措施,促进痰液排出。例如,定时为患者翻身,每2 - 3小时一次,拍打患者背部,从下往上,由外向内,以松动痰液。

- 深静脉血栓治疗:患者长期卧床,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易形成深静脉血栓。一旦发现血栓,需要使用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等进行治疗。同时,可使用压力梯度袜或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促进静脉回流。对于有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风险的患者,可能需要放置下腔静脉滤器。

- 泌尿系统感染治疗: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这增加了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治疗主要是根据尿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同时要注意保持尿道口清洁,定期更换导尿管。

三、生活方式调整

- 饮食调整:脑溢血患者的饮食应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的原则。减少盐的摄入,可降低血压升高的风险;控制脂肪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有助于控制血脂。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例如,每天保证摄入足够的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和水果(如苹果、香蕉等)。

- 血压管理:患者需要长期监测血压,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降压药物,不能随意停药或换药。保持血压稳定,避免血压过高或过低。同时,要注意情绪调节,避免情绪激动导致血压波动,可通过适当的活动(如散步)、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

- 定期复查:脑溢血患者要定期进行复查,包括头颅CT检查,观察脑部恢复情况;检查血液指标,如血脂、血糖等;评估心脑血管功能。一般在出院后的初期,每月复查一次,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延长复查间隔时间。

脑溢血用药与中药调理及效果分析

脑溢血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疾病,其治疗过程中药物的合理应用以及中药调理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西药的针对性治疗还是中药的整体调理,都旨在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康复并预防复发。

一、脑溢血的西药治疗

(一)脱水降颅压药物

脑溢血发生后,颅内压常常会显着升高,这可能导致脑疝形成,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脱水降颅压药物是急性期的关键用药。甘露醇是最常用的脱水剂之一,它通过提高血浆渗透压,使脑组织中的水分进入血管内,从而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一般用法为快速静脉滴注,剂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重进行调整,通常每 6 - 8 小时一次。在使用甘露醇的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因为长期大量使用可能会引起肾功能损害。此外,甘油果糖也是一种常用的脱水剂,它的作用相对较为温和且持久,对肾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适用于一些不能耐受甘露醇强烈脱水作用或肾功能已有轻度受损的患者。

(二)降压药物

脑溢血患者大多伴有血压升高,而过高的血压会增加再出血的风险,但血压降得过低又可能导致脑组织灌注不足。因此,合理的血压控制至关重要。在急性期,如果收缩压大于 220mmHg 或舒张压大于 120mmHg,可在严密监测血压的情况下使用静脉降压药物,如硝普钠、乌拉地尔等。硝普钠可直接扩张动脉和静脉,降压作用迅速,但使用过程中需要避光,且因其可能影响脑血流量,在颅内压升高的情况下使用需谨慎评估。乌拉地尔则通过阻断外周α受体和中枢 5 - 羟色胺受体来降低血压,对颅内压的影响相对较小。对于一般情况相对稳定、颅内压不是特别高的患者,可将收缩压控制在 180mmHg 左右,舒张压控制在 105mmHg 左右;而当颅内压得到有效控制后,可进一步将血压控制在接近正常范围,但调整过程需缓慢平稳,避免血压波动过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三)止血药物

虽然大多数脑溢血患者在发病后出血会自行停止,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因使用抗凝药物导致的脑溢血,止血药物的使用具有一定意义。氨甲环酸是常用的止血药物之一,它能够抑制纤维蛋白溶解,从而起到止血的作用。然而,在脑溢血的常规治疗中,止血药物的使用一直存在争议。因为过度的止血可能会导致血栓形成,引发脑梗死等其他严重并发症。所以,止血药物的使用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在权衡出血与血栓形成风险的基础上谨慎使用。

(四)神经保护药物

为了减轻脑溢血导致的脑组织损伤,神经保护药物的应用也受到关注。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它能够清除脑内过多的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从而保护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完整性。在脑溢血发病后的早期使用,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胞磷胆碱则可促进神经细胞膜的修复和再生,增强神经细胞的代谢功能,对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目前关于神经保护药物的确切疗效仍存在一定争议,需要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来证实。

(五)并发症预防药物

1. 抗癫痫药物:脑溢血患者尤其是脑叶出血的患者,癫痫发作的风险较高。一旦发生癫痫发作,可能会加重脑损伤并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对于有癫痫发作风险或已经发生癫痫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常用的抗癫痫药物有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苯妥英钠主要通过稳定神经细胞膜,阻止钠离子内流来发挥抗癫痫作用,但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多,如牙龈增生、共济失调等。卡马西平则通过抑制神经元的高频放电而抗癫痫,对部分性发作效果较好,但可能会引起皮疹、血液系统异常等不良反应。丙戊酸钠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物,对多种癫痫发作类型均有疗效,但其对肝功能有一定影响,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

2. 预防应激性溃疡药物:脑溢血患者由于应激反应,容易发生应激性溃疡,导致上消化道出血。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是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常用药物。它们能够特异性地抑制胃壁细胞的 H? - K? - ATP 酶,从而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H?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也可用于预防应激性溃疡,它们通过阻断胃壁细胞上的 H?受体,减少胃酸分泌,但抑酸效果相对较弱。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基础疾病、肝肾功能等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二、脑溢血的中药调理

(一)活血化瘀类中药

脑溢血在中医理论中属于“中风”范畴,虽有出血表现,但在病情稳定后,适当运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有助于促进血肿吸收、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丹参是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之一,其主要成分丹参酮、丹参酚等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作用。现代研究表明,丹参能够促进脑内血肿的吸收,减轻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在临床应用中,可采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或丹参饮片煎服等方式。例如,丹参注射液可加入葡萄糖或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剂量根据患者病情调整。三七也是一味重要的活血化瘀中药,其主要活性成分三七皂苷具有止血与活血化瘀的双重功效。在脑溢血恢复期,三七可促进脑组织的修复与再生,改善脑部血液供应。可将三七研粉冲服,每次 3 - 6 克,每日 2 - 3 次。

(二)平肝息风类中药

肝风内动在脑溢血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平肝息风类中药在调理过程中常被应用。天麻是平肝息风的经典中药,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的功效。天麻素是天麻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它能够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改善脑血流灌注,减轻脑血管痉挛。在临床中,可使用天麻胶囊口服,每次 2 - 6 粒,每日 3 次。钩藤也是常用的平肝息风中药,其主要成分钩藤碱能够降低血压、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钩藤可与其他中药配伍煎服,如钩藤 12 - 30 克与石决明、牛膝等配伍,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型脑溢血患者,有助于缓解头晕、头痛等症状,稳定血压。

(三)化痰通络类中药

中医认为脑溢血患者多伴有痰瘀阻络的情况,化痰通络类中药可帮助清除体内痰湿,疏通经络。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等功效。半夏中的生物碱等成分能够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改善肺部通气功能,同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可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方中半夏与白术、天麻等配伍,起到化痰息风、健脾祛湿的作用,适用于风痰上扰型脑溢血患者,可改善患者的眩晕、肢体麻木等症状。天南星也是化痰通络的重要中药,其能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天南星可制成南星散等制剂,与其他中药配合使用,帮助化解脑内痰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四)扶正固本类中药

脑溢血患者在患病及治疗过程中,正气往往受损,扶正固本类中药可增强患者体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人参是大补元气的名贵中药,其含有人参皂苷等多种活性成分,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心脑血管功能、促进神经细胞再生。可将人参切片含服或炖服,根据患者体质调整用量,一般每次 3 - 9 克。黄芪也是扶正固本的常用中药,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等功效。黄芪中的黄芪多糖等成分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蛋白质合成,有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可采用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或黄芪饮片煎服,如黄芪 30 - 60 克煎水服用,每日 1 - 2 次。

三、脑溢血用药及中药调理的效果评估

(一)西药治疗效果评估

1. 神经功能改善:通过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语言功能、认知功能等方面的评估来判断西药治疗的效果。例如,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量化评分,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评分对比。如果治疗后患者的 NIHSS 评分显着降低,说明药物在改善神经功能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肢体运动功能方面,可观察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如从治疗前的肢体无法抬举到能够进行简单的关节活动或对抗一定的阻力运动,这表明降压、脱水、神经保护等药物综合作用对脑组织的修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2. 并发症预防效果:观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发生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泌尿系统感染、癫痫发作、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以及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和转归情况,来评估并发症预防药物的效果。例如,如果使用抗癫痫药物后,患者在观察期内未再发生癫痫发作,或者癫痫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明显降低,说明抗癫痫药物起到了有效的预防作用。对于预防应激性溃疡药物,如果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呕血、黑便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且胃镜检查未发现明显的胃黏膜损伤,则表明药物有效地保护了胃黏膜,预防了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二)中药调理效果评估

1. 中医证候改善: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观察患者的中医证候变化,如头晕、头痛、肢体麻木、言语謇涩、口角歪斜等症状的改善情况。例如,患者在服用平肝息风类中药后,头晕、头痛症状减轻,说明中药对肝阳上亢证候有较好的调理作用。通过对患者舌苔、脉象等中医体征的动态观察,也可评估中药的调理效果。如舌苔由厚腻转为薄白,脉象由弦滑转为和缓,往往提示体内痰湿渐化、肝风渐平。

2. 整体康复促进: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精神状态、睡眠质量等方面综合评估中药调理对患者整体康复的促进作用。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观察患者是否能够逐渐独立完成穿衣、洗漱、进食、行走等日常活动;在精神状态上,看患者是否从患病后的抑郁、焦虑状态逐渐恢复到情绪平稳、积极乐观;睡眠质量方面,评估患者是否从失眠、多梦等睡眠障碍中改善,能够获得较为充足和高质量的睡眠。如果患者在中药调理后在这些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说明中药在促进患者整体康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脑溢血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西药治疗和中药调理各有其优势和特点。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病程阶段以及个体差异,合理选择和应用药物,充分发挥西药的针对性治疗作用和中药的整体调理优势,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提高脑溢血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脑溢血食谱及果蔬汁的益处

一、脑溢血食谱

(一)早餐

- 燕麦粥

- 材料:燕麦30克、大米20克、红枣5颗。

- 做法:将大米洗净,红枣去核,和燕麦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至粥浓稠。

- 益处:燕麦富含膳食纤维,能降低胆固醇,稳定血糖;大米提供碳水化合物,补充能量;红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一定的滋补作用,有助于患者保持稳定的能量供应,对心血管系统也有一定的益处。

- 水煮蛋

- 材料:鸡蛋1个。

- 做法:鸡蛋放入冷水中,水开后煮7 - 8分钟。

- 益处:鸡蛋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对于脑溢血患者的身体恢复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非常重要,并且适量摄入蛋白质不会对血脂等产生不良影响。

(二)午餐

- 清蒸鱼

- 材料:鲈鱼1条(约150 - 200克)、葱姜适量、蒸鱼豉油、料酒、盐、橄榄油少许。

- 做法:鲈鱼洗净,在鱼身上划几刀,用盐、料酒腌制15分钟左右。盘子底部铺上葱姜,将鱼放在上面,鱼身上再放葱姜。蒸锅中水开后,放入鱼蒸12 - 15分钟左右,取出倒掉盘中的汤汁,去掉葱姜,重新放上葱姜丝,淋上蒸鱼豉油,浇上热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益处:鱼肉富含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如欧米伽-3脂肪酸,能够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有助于脑溢血患者的血管健康。

- 清炒时蔬(如西兰花)

- 材料:西兰花半颗、蒜适量、盐、橄榄油少许。

- 做法:西兰花切成小朵,用盐水浸泡15分钟左右,洗净。蒜切末。锅中烧开水,放入西兰花焯水1 - 2分钟,捞出沥干水分。锅中倒入少许橄榄油,放入蒜末爆香,加入西兰花翻炒均匀,加盐调味。

- 益处:西兰花是十字花科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K、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如萝卜硫素。维生素C有助于胶原蛋白的合成,对血管壁的修复有一定帮助;维生素K对维持正常的凝血功能和骨骼健康有益;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避免患者因用力排便导致血压升高。

- 糙米饭

- 材料:糙米50克。

- 做法:糙米洗净,放入电饭煲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成饭。

- 益处:糙米相较于精米,保留了更多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它的升糖指数较低,能提供持久的饱腹感,有助于控制血糖,对于预防脑溢血患者并发糖尿病等疾病有积极意义。

(三)晚餐

- 番茄鸡肉丸子汤

- 材料:鸡肉(鸡胸肉或鸡腿肉)100克、番茄1个、鸡蛋1个(取蛋清)、葱姜适量、盐、料酒、淀粉、橄榄油少许。

- 做法:鸡肉洗净,剁成肉末,放入碗中,加入葱姜末、盐、料酒、蛋清、淀粉,搅拌均匀。番茄顶部划十字,用开水烫一下,去皮,切成小块。锅中倒入少许橄榄油,放入番茄块翻炒出汁,加入适量的水。水开后,将鸡肉馅挤成丸子放入锅中,煮至丸子浮起,加盐调味。

- 益处:鸡肉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容易被人体吸收。番茄富含番茄红素,这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能够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伤,降低胆固醇,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

- 凉拌菠菜

- 材料:菠菜1把、蒜适量、醋、生抽、盐、香油少许。

- 做法:菠菜洗净,焯水后捞出,过凉水,挤干水分,切段。蒜切末。将蒜末、醋、生抽、盐、香油放入碗中,搅拌成调味汁,倒入菠菜中,搅拌均匀。

- 益处:菠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K)、矿物质(如铁、钙)和膳食纤维。维生素能抗氧化、增强免疫力;铁元素有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保证血液的正常携氧功能;钙对维持骨骼健康有益,适合脑溢血患者食用,有助于整体健康的恢复。

二、果蔬汁的效果

(一)芹菜苹果汁

- 材料:芹菜100克、苹果1个(约150 - 200克)。

- 做法:芹菜洗净,切段;苹果洗净,去核,切块。将芹菜和苹果放入榨汁机中,加入适量的水,榨成汁。

- 益处:芹菜含有芹菜素,具有舒张血管平滑肌、降低血压的作用。苹果富含果胶,这是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能够降低胆固醇,调节血糖。这种果蔬汁有助于脑溢血患者控制血压和血脂,减少复发风险。

(二)胡萝卜橙汁

- 材料:胡萝卜1根(约100 - 150克)、橙子1 - 2个。

- 做法:胡萝卜洗净,去皮,切块;橙子去皮,分成瓣。将胡萝卜和橙子放入榨汁机中,榨成汁。

- 益处:胡萝卜含有丰富的β - 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对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预防动脉硬化有一定作用。橙子富含维生素C,能够增强血管弹性,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有利于血管壁的修复,同时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三)菠菜香蕉汁

- 材料:菠菜50 - 100克、香蕉1 - 2根。

- 做法:菠菜洗净,焯水;香蕉去皮。将菠菜和香蕉放入榨汁机中,加入适量的水,榨成汁。

- 益处:菠菜的营养优势前文已提及。香蕉富含钾元素,钾能促进钠的排出,有助于降低血压。这种果蔬汁对于脑溢血患者维持血压稳定和补充营养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