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
- 双黄连口服液:主要成分是金银花、黄芩、连翘。对热毒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等有效,能够清热解毒,降低因热毒导致的身体发热。
- 清开灵颗粒:成分有胆酸、珍珠母等。常用于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的高热不退等情况,有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的功效,可缓解发热并改善发热引起的烦躁不安等。
不过,中药的使用需要根据具体的症状、体质等来判断,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误用。
以下几类人通常不适合使用中药调理发烧:
过敏体质者
- 对中药成分过敏的人,如对金银花、连翘等常见中药过敏,使用后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包括皮疹、瘙痒、呼吸急促,甚至过敏性休克等,会让身体状况更加复杂。
小主,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 孕妇用药需要谨慎,因为很多中药成分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例如,某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可能增加流产的风险。哺乳期妇女服用中药后,药物成分可能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对婴儿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婴幼儿
- 尤其是小于3个月的婴儿,其肝肾等器官发育尚未成熟,中药成分可能会对这些器官造成负担,而且很难准确把握合适的剂量。另外,中药的口味可能会让婴幼儿难以接受,导致喂药困难。
有严重基础疾病的人
- 如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中药大多需要经过肝肾代谢,而这些患者的肝肾对药物的解毒和排泄功能已经减弱,使用中药可能会加重肝肾负担,甚至引起药物蓄积中毒。
中药调理发烧见效时间因多种因素而异。
如果是病情较轻的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烧,服用银翘散等中药方剂或中成药,一般在正确服用后的1 - 2天内体温可能会逐渐下降,症状有所缓解。因为这类药物主要是针对外感风热之邪,通过辛凉解表、清热解毒来发挥作用,当药效发挥后能较快改善发热、咽痛等症状。
对于邪在半表半里引起的发烧,使用小柴胡汤等药物,可能需要2 - 3天左右见到比较明显的效果。这是因为其作用是调节机体的正邪交争状态,让身体的阴阳趋于平衡,相对来说这个过程会复杂一些。
但如果是病情较重,如热毒内盛导致的持续高热,使用清开灵颗粒等药物,可能需要3 - 5天甚至更长时间。并且个体的体质差异也会影响见效时间,体质较好、对药物反应敏感的人可能见效快,而体质差、正气不足的人可能需要更久。
1. 推拿穴位及效果
- 清天河水:
- 位置:在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
- 操作方法:用食指、中指指腹,从腕横纹推向肘横纹,操作100 - 300次。
- 效果:这是小儿推拿常用的退烧手法,有清热解表、泻火除烦的作用,对于外感发热初期,体温不是特别高时,能起到较好的降温效果,让孩子感觉舒适。
- 推攒竹(开天门):
-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直线。
- 操作方法: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操作30 - 50次。
- 效果:可以疏风解表、开窍醒脑,对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头晕等症状有缓解作用,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帮助散热。
- 推坎宫:
- 位置:自眉头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
- 操作方法:用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操作30 - 50次。
- 效果:能够疏风解表、醒脑明目,主要用于治疗外感发热、头痛等,它和开天门等手法配合,可以增强疏风散热的功效。
2. 艾灸穴位及效果
- 大椎穴:
- 位置:位于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 操作方法:可以使用艾条温和灸,距离皮肤2 - 3厘米左右,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灸10 - 15分钟。
- 效果:这是诸阳之会,艾灸此穴有解表退热、散寒通阳的作用。对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烧、怕冷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效果,通过温热刺激穴位,调动人体阳气,驱散寒邪。
- 曲池穴:
- 位置: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 操作方法:艾条灸时,每侧穴位灸5 - 10分钟。
- 效果:该穴位有疏风清热、调和营卫的功效。对于风热感冒导致的发热、咽喉肿痛等情况,艾灸此穴可以帮助清热泻火,调节身体的气血,达到退烧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艾灸对于热证发烧(如高热、体内热毒炽盛等)可能不太合适,因为艾灸本身有温热作用,可能会加重体内的热邪。推拿手法在操作时也应注意力度适中,尤其是小儿推拿。如果发烧持续不退或体温过高,应及时就医。
以下几种情况不适合用推拿方式退烧:
皮肤破损或感染
- 如果皮肤表面有伤口、溃疡、烫伤或者皮疹等情况,推拿可能会导致破损处疼痛加剧、感染扩散。因为推拿过程会刺激皮肤,手上的细菌也可能趁机进入伤口,引发炎症加重。
骨折或脱臼
- 局部肢体骨折或脱臼后,推拿不仅不能帮助退烧,还会加重伤痛。不当的推拿可能会对受伤的骨骼和关节造成二次伤害,影响骨骼的正常修复。
高热惊厥
- 当患者出现高热惊厥时,全身抽搐,此时不适合推拿。因为在惊厥状态下,很难进行有效的推拿操作,而且强行推拿可能会让患者受到额外的刺激,使惊厥症状加重。
极度虚弱或疲劳
- 身体极度虚弱,如严重营养不良、大病初愈后身体尚未恢复或过度疲劳的状态下,患者可能难以承受推拿的刺激。推拿可能会消耗患者更多的体力,使身体更加虚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1. 手法
- 清天河水:
- 操作时用食、中二指指腹,从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这个手法动作要轻快连续,就像轻轻拂过皮肤表面一样,频率较快,每分钟大概200 - 300次左右。这是一种线性操作的手法,主要沿着前臂内侧正中这条线单向推动,目的是清热泻火,让热邪通过这条经络的传导而消散。
- 推攒竹(开天门):
- 用两手拇指指腹自两眉中间(印堂穴)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操作过程中,拇指要紧贴皮肤,以均匀的力量向上推动,动作要连贯,每次推动的距离不要过长,以避免手法脱节。一般可操作30 - 50次,此手法能调节头部气血,帮助散热。
- 推坎宫:
- 用两拇指指腹从眉头(攒竹穴)沿眉向眉梢(丝竹空穴)做分推。手法要轻柔,像微风轻拂柳枝一样,缓慢而均匀地向两侧推动,使穴位受到持续而温和的刺激,分推30 - 50次。这种手法主要是通过调节头部的经气来疏风解表,缓解发热症状。
2. 力度
- 对于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力度要非常轻柔。因为他们的皮肤娇嫩、骨骼还在发育中,推拿力度应以能在皮肤上推动且不引起疼痛为宜,就像轻轻抚摸皮肤表面一样,稍微能感觉到手指在皮肤上的滑动即可。
- 对于成年人,力度可以适当加大,但也要以舒适为度,不能让接受推拿的人感到疼痛。通常比儿童推拿的力度稍重一点,感觉像是在深度按摩,但又不会使肌肉、骨骼产生明显的压迫感。
需要注意的是,推拿退烧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如果高烧持续不退或者伴有呕吐、惊厥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
在高烧时,以下穴位一般不适合推拿:
涌泉穴
- 涌泉穴位于足底,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在高烧尤其是实热证高烧时,刺激涌泉穴可能会导致热邪内陷。因为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穴位,在中医理论中有引火归元的作用,而高烧时人体处于一种热毒外发的状态,过度刺激这个穴位可能会扰乱身体正常的散热机制,使热邪不能很好地散发出去。
关元穴
-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此穴位具有温阳补肾等作用,主要用于调理虚寒体质相关的病症。在高烧这种热证情况下,推拿关元穴可能会加重体内的热邪,因为它的温煦作用与高烧时需要清热的治疗方向相悖,可能会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不利于退烧。
推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发烧症状。
从中医角度讲,人体经络气血畅通与否和疾病息息相关。通过特定的推拿手法,如清天河水(从前臂腕横纹中点推至肘横纹中点),可以起到清热解表的作用,帮助疏散体表的热邪。还有推攒竹(开天门),从两眉中间推至前发际,能够疏风解表,调节头部气血,缓解发热引起的头晕、头痛等不适,让身体感觉轻松一些。
不过,推拿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如果发烧是由严重的感染(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脑膜炎等)等因素导致,单靠推拿很难完全控制体温和病情。当发烧温度过高(如腋温38.5℃以上)、持续时间长或者伴随有呼吸困难、抽搐等严重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并采取药物等其他治疗方法。
在进行发烧推拿治疗时,有以下注意事项:
环境方面
- 室内要保持温暖、安静和舒适,避免有对流风,防止患者在推拿过程中再次受寒。适宜的温度一般在24 - 26摄氏度左右。
患者状态
- 患者应该处于放松的状态。如果患者过于紧张、疲劳或者哭闹(尤其对于儿童),会影响推拿的效果。可以在推拿前安抚患者情绪,让其处于舒适的体位,如仰卧位或坐位。
推拿者要求
- 推拿者双手要保持清洁和温暖,避免指甲过长,防止损伤患者皮肤。在推拿过程中,要注意力度适中、手法准确。对于儿童,力度要轻柔,因为他们的皮肤和骨骼比较娇嫩。
病情判断
- 推拿主要适用于一些轻度发热或者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如果患者体温过高(如超过39摄氏度),或者伴有严重的症状,如精神萎靡、呼吸急促、频繁呕吐、惊厥等,应及时就医,不能仅仅依赖推拿治疗。
穴位选择与操作
- 要准确找到穴位。比如清天河水,是在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呈一直线,操作时方向不能错,应从腕部推向肘部。并且每个穴位推拿的次数和频率要适当,避免过度刺激。
治疗后观察
- 推拿结束后,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包括体温变化、精神状态、是否有不适症状等。如果体温没有下降或者症状没有缓解,需要考虑其他治疗方法。
发烧时主要有以下禁忌:
忌捂汗过度
- 很多人认为发烧时捂汗能退烧,其实这种做法有一定风险。如果过度捂汗,尤其是在体温处于上升阶段,可能会使身体无法散热,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严重时甚至会引起惊厥,特别是对于儿童。正确的做法是适当添衣,避免着凉即可。
忌盲目用药
- 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只能针对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烧有效,对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没有作用。而且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菌的产生。退烧药也不能过量使用,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过量服用可能会对肝脏、胃肠道等造成损害。
忌不补充水分
- 发烧会使身体通过皮肤和呼吸散失大量水分,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可能会导致脱水。脱水会加重身体的不适,还可能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散热。所以要多喝温水、淡盐水等。
忌剧烈运动
- 发烧时身体比较虚弱,剧烈运动可能会使身体疲劳加重,而且会使心跳加速、代谢加快,进而导致体温升高,不利于身体恢复。
忌食用不当食物
-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高糖食物。辛辣食物会刺激肠胃,加重身体不适;油腻食物不易消化,会增加肠胃负担;高糖食物可能会抑制免疫系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