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南直隶清军已经成功占领了杭州,并开始抽调兵力攻打苏淞和徽州等地。然而,无论是隆武帝还是鲁监国这两个政权,都没有在第一时间向各地的义军提供援助。不仅如此,他们在对抗清军的问题上也明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策略。
鲁王的军队在监国初期就陷入了内部争斗之中。当时,浙北地区的主要兵力被分配给了勋将方国安和王之仁。但是,由于与朱大典存在矛盾,方国安在拥立鲁王朱以海之后,立刻起兵围攻金华。这场围攻一直持续到闰六月二十五日才得以解除。与此同时,一些文臣如郑遵谦、孙嘉绩、熊汝霖等则私自招募市民在沥海一带驻守。不久之后,这些浙兵与张国维率领的水军汇合,并在与杭州府接壤的西兴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事实上,早在鲁监国政权成立之前,方国安就在浙东一带进行了一系列的烧杀抢掠行为。他曾经为了报私仇而围攻金华,引发了当地民众的强烈不满。而在政权建立之后,各个镇守将领更是以征税为名,对百姓进行肆意掠夺。这样的行径使得浙地的民心变得惶恐不安。
隆武元年,一些眼光敏锐的人已经意识到,南直隶地区的义军难以抵挡清军南下的脚步。他们纷纷呼吁隆武帝离开福建,前往浙江与鲁监国的军队会合,共同商讨如何应对清军。
其中一个典型人物就是从浙江来到福建的金堡。他向隆武帝指出,当他抵达金华的时候,徽州已经沦陷了。如果清军沿着徽州和淳安顺势而下,那么方国安将会陷入前后夹击的困境,而鲁监国也将面临灭顶之灾。因此,他强烈建议隆武帝尽快出仙霞关,并且明确指出,徽州、浙西以及上江这三个地方是他们出关进兵之后首先要收复的地区。
这三个地区位于鲁监国所管辖的地域的西面和北面,金堡的这个建议对提升隆武帝的地位具有极大的帮助,同时也与当时大多数浙江中部的人们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们既对张国维等人拒绝接纳隆武帝的行为感到愤慨,又期盼着隆武帝能够进入浙江,与他们一同抗击清军,确保他们进入浙江的西部通道安全无虞。
然而,朱聿键被郑氏家族所牵制,一直无法率领军队离开福建参与战斗,只能在福建境内徘徊。这导致了隆武政权需要独立面对江西战场上的全部压力,而鲁监国政权则直接暴露在从徽州而来的清军面前。
虽然当隆武皇帝得知鲁王监国后,便在隆武元年九月派遣刘中藻前往浙江地区向当地的君臣传达旨意,要求鲁王撤销监国的称号,降为臣子,并将其封为皇太侄。鲁王的大臣们也大多倾向于与福建通好,一些士人认识到没有称帝的鲁王只是福建抵御清军的北方屏障,如果没有福建的支持,很难抵挡住清军的入侵。然而,张国维、熊汝霖和张国俊等大臣坚决不同意,这件事进一步加剧了隆武帝与鲁监国之间的矛盾。
隆武咄咄逼人,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使得鲁王不得不采取坚决抗拒的态度,甚至出现了“相见陈兵”这样剑拔弩张的局面。隆武曾经趁鲁监国政权动荡不安之际,在刘中藻出使浙东的同时,迅速派遣闽官前往浙江担任巡抚一职,并在温、处二州设立闽官据点,派遣御史郭贞一往温台,王景亮往金衢,“各催饷来解”,试图从这些地方夺取三十余万军饷。
然而,温、处二州却是鲁监国主要依靠力量——方国安军队的重要饷源所在地。隆武这一系列动作无疑给鲁监国政权带来巨大压力,使得各支军队的饷银无法如数获得。面对这种情况,鲁王也不得不采取行动,贿赂闽地官员。例如,左都督杨鼎卿曾拒绝接受鲁藩令印,此外,对于刘中藻的无理劝谕以及陆清源诱结江上诸将的行为,鲁王则模仿隆武的侵袭策略,派遣林必达、裘兆锦作为使者前往福建,暗中用公爵的高位诱惑郑芝龙。可惜的是,这个计划最终因为泄露而失败,导致鲁王受到了隆武的严厉打击。
隆武二年,听说清军有横渡钱塘江的打算,隆武皇帝不得不派出很多文人志士前往浙南郡县协助防守,还派了科臣去监督江上的各路军队。衢州对福建来说可是进入福建最后的门户啊,也是支持江西战场和浙江战场的关键通道呢!
弘光元年的时候,中府左都督张鹏翼、他弟弟张继荣以及右都督徐洪珍从南京往南到钱塘江驻守。因为他们纪律严明,得到了鲁监国的器重,被封为永丰伯,准许他们镇守衢州。
衢州往南就是仙霞岭,那里地势险峻,往北曲折狭窄,往南陡峭险峻,可以说是“由浙入闽的第一道险要之处”。这样的地形使得福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理状况:地势迂回交错,有险要的地方可以依靠;而且山脉相连,靠近大海,物产丰富,足够满足国家军事需要,不需要从外面获取物资,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自清军攻占徽州后,衢州逐渐成为了隆武政权防备仙霞关的最后一道防线。到了三月的时候,隆武皇帝命令督抚黄鸣骏以“巩固福建门户”作为理由,偕同郑鸿逵代替他屯扎在衢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浙东的人们怀疑这是金华的朱大典召集的部队,于是派遣御史柯夏卿、王绍美前去讲和,结果隆武的军队撤退到了衢州,并在此地筑起坚固的据点来巩固福建。此后,陆续有隆重开幕朝的官员来到衢州驻防,包括督师黄鸣骏、衢州知府伍经芳、提学御史王景亮、推官邓严忠等人。因此,衢州成为了继金华之后,隆武帝与鲁监国争夺驻守权力的另一个焦点城市。
而当鲁王在钱塘江被清军击败后,朱聿键便又恢复了原来傲慢的态度,他严厉地指责鲁王指挥不当、调度失误,并责令他迅速回归自己的封地,不得再在海外兴兵。
然而,浙江的失败并没有让朱聿键认识到,清兵的南下并非仅凭闽浙两地就能抵抗得了的。他依然担心鲁王会成为他扩张统治范围的阻碍。因此,这种“安内先于攘外”的思想一直深深影响着隆武帝,使得他无法看清局势。就在此时,当清军长驱直入仙霞关时,与隆武之间已心生嫌隙的郑氏家族早已将关门大开,为清军让路。】
“鲁王的军队实际上是阻挡在隆武前方的一道坚固屏障,尽管两者之间存在一些矛盾和分歧,但他们更应该相互扶持和帮助。这一点在《三国演义》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刘备与孙权在最初的时候就做到了这一点,只可惜他们后来因为一个小小的荆州问题就产生了严重的分裂,如果不是这样,他们又怎么会轻易地被强大的魏国所分割和制服呢?”
努尔哈赤这位热爱读书且深受《三国演义》影响的满清开国太祖天命大帝,此时正一边专注地看着天幕,一边向自己手下的贝勒、大臣们深入浅出地讲解着治国治军的宏大道理。
尽管天幕中播放的画面是关于他的满清如何成功消灭南明政权的,但他心里非常清楚,天下大势已经随着历史大势的泄露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他必须要让自己的后代们尽快成长起来,以便在他离世之后能够承担起重大的责任。
“父皇教育得非常正确,不过儿臣觉得大明已经是气数已尽,就算他们知道了二三十年后发生了什么,也无济于事,儿臣反倒觉得,如果万历和崇祯什么都不做,可能还能多活几年,如果他们真的想要去改变这天下大势,恐怕会灭亡得更快。”
皇太极在一旁发表着自己的观点,这些天他已经与另外两位大贝勒阿敏、莽古尔泰商议好了,一旦父皇努尔哈赤试图直接立只有八岁的多尔兖为太子,虽然在父皇在世时,他们不敢反抗,但只要父皇不在了,他们就先安内再攘外。
天命大帝努尔哈赤端坐在只能称为一大块石头的龙椅上,目光如炬地盯着下方的皇太极等人。他心中已然有了决定,要将皇太极立为皇太子,并让阿济格、多尔兖和多铎成为镶黄、两白旗的旗主。这是他深思熟虑后的安排,旨在确保满族的繁荣昌盛。
“我已经想好,皇太极,你将成为我的皇太子。”天命大帝的声音充满威严,响彻整个大殿。他的眼神锐利而坚定,仿佛能洞悉一切。皇太极微微一愣,脸上露出一丝惊讶,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他知道,这是父亲对他的信任和期望,也是他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地位。
“至于阿济格、多尔兖和多铎,他们将分别担任镶黄旗、两白旗的旗主。”天命大帝继续说道,目光转向另外三个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我希望你们兄弟几人能够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共同将我们的满清发展壮大。切不可学那隆武与鲁王,为了争夺皇位,相互争斗不休,最终导致国家灭亡。我相信你们不会令我失望。”
天命大帝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警告的意味,他用一种看穿皇太极心思的眼神紧紧地盯着他。他清楚地看到了皇太极内心深处的野心,但他选择相信他会以大局为重,为满清的未来努力奋斗。同时,他也给了多尔兖三兄弟足够的权力,让他们能够保护自己,甚至在必要时继承皇位。
“你们明白了吗?”天命大帝的语气严厉而庄重。皇太极等四人齐声回答:“儿臣明白!”他们的声音响亮而坚定,表达出对天命大帝决策的尊重和承诺。
天命大帝满意地点点头,他相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立皇太极为太子,他相信他必定能够带领满清走向更加强大的未来;而多尔兖兄弟三人掌握镶黄、两白三旗,既能够保证自身安全,又为未来留下了后路。只要他们兄弟之间能够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满清必将繁荣昌盛,最终如天幕所言消灭强大的大明朝,成为下一个朝代。
【此时的南直隶清军已经成功占领了杭州,并开始抽调兵力攻打苏淞和徽州等地。然而,无论是隆武帝还是鲁监国这两个政权,都没有在第一时间向各地的义军提供援助。不仅如此,他们在对抗清军的问题上也明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策略。
鲁王的军队在监国初期就陷入了内部争斗之中。当时,浙北地区的主要兵力被分配给了勋将方国安和王之仁。但是,由于与朱大典存在矛盾,方国安在拥立鲁王朱以海之后,立刻起兵围攻金华。这场围攻一直持续到闰六月二十五日才得以解除。与此同时,一些文臣如郑遵谦、孙嘉绩、熊汝霖等则私自招募市民在沥海一带驻守。不久之后,这些浙兵与张国维率领的水军汇合,并在与杭州府接壤的西兴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事实上,早在鲁监国政权成立之前,方国安就在浙东一带进行了一系列的烧杀抢掠行为。他曾经为了报私仇而围攻金华,引发了当地民众的强烈不满。而在政权建立之后,各个镇守将领更是以征税为名,对百姓进行肆意掠夺。这样的行径使得浙地的民心变得惶恐不安。
隆武元年,一些眼光敏锐的人已经意识到,南直隶地区的义军难以抵挡清军南下的脚步。他们纷纷呼吁隆武帝离开福建,前往浙江与鲁监国的军队会合,共同商讨如何应对清军。
其中一个典型人物就是从浙江来到福建的金堡。他向隆武帝指出,当他抵达金华的时候,徽州已经沦陷了。如果清军沿着徽州和淳安顺势而下,那么方国安将会陷入前后夹击的困境,而鲁监国也将面临灭顶之灾。因此,他强烈建议隆武帝尽快出仙霞关,并且明确指出,徽州、浙西以及上江这三个地方是他们出关进兵之后首先要收复的地区。
这三个地区位于鲁监国所管辖的地域的西面和北面,金堡的这个建议对提升隆武帝的地位具有极大的帮助,同时也与当时大多数浙江中部的人们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们既对张国维等人拒绝接纳隆武帝的行为感到愤慨,又期盼着隆武帝能够进入浙江,与他们一同抗击清军,确保他们进入浙江的西部通道安全无虞。
然而,朱聿键被郑氏家族所牵制,一直无法率领军队离开福建参与战斗,只能在福建境内徘徊。这导致了隆武政权需要独立面对江西战场上的全部压力,而鲁监国政权则直接暴露在从徽州而来的清军面前。
虽然当隆武皇帝得知鲁王监国后,便在隆武元年九月派遣刘中藻前往浙江地区向当地的君臣传达旨意,要求鲁王撤销监国的称号,降为臣子,并将其封为皇太侄。鲁王的大臣们也大多倾向于与福建通好,一些士人认识到没有称帝的鲁王只是福建抵御清军的北方屏障,如果没有福建的支持,很难抵挡住清军的入侵。然而,张国维、熊汝霖和张国俊等大臣坚决不同意,这件事进一步加剧了隆武帝与鲁监国之间的矛盾。
隆武咄咄逼人,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使得鲁王不得不采取坚决抗拒的态度,甚至出现了“相见陈兵”这样剑拔弩张的局面。隆武曾经趁鲁监国政权动荡不安之际,在刘中藻出使浙东的同时,迅速派遣闽官前往浙江担任巡抚一职,并在温、处二州设立闽官据点,派遣御史郭贞一往温台,王景亮往金衢,“各催饷来解”,试图从这些地方夺取三十余万军饷。
然而,温、处二州却是鲁监国主要依靠力量——方国安军队的重要饷源所在地。隆武这一系列动作无疑给鲁监国政权带来巨大压力,使得各支军队的饷银无法如数获得。面对这种情况,鲁王也不得不采取行动,贿赂闽地官员。例如,左都督杨鼎卿曾拒绝接受鲁藩令印,此外,对于刘中藻的无理劝谕以及陆清源诱结江上诸将的行为,鲁王则模仿隆武的侵袭策略,派遣林必达、裘兆锦作为使者前往福建,暗中用公爵的高位诱惑郑芝龙。可惜的是,这个计划最终因为泄露而失败,导致鲁王受到了隆武的严厉打击。
隆武二年,听说清军有横渡钱塘江的打算,隆武皇帝不得不派出很多文人志士前往浙南郡县协助防守,还派了科臣去监督江上的各路军队。衢州对福建来说可是进入福建最后的门户啊,也是支持江西战场和浙江战场的关键通道呢!
弘光元年的时候,中府左都督张鹏翼、他弟弟张继荣以及右都督徐洪珍从南京往南到钱塘江驻守。因为他们纪律严明,得到了鲁监国的器重,被封为永丰伯,准许他们镇守衢州。
衢州往南就是仙霞岭,那里地势险峻,往北曲折狭窄,往南陡峭险峻,可以说是“由浙入闽的第一道险要之处”。这样的地形使得福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地理状况:地势迂回交错,有险要的地方可以依靠;而且山脉相连,靠近大海,物产丰富,足够满足国家军事需要,不需要从外面获取物资,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自清军攻占徽州后,衢州逐渐成为了隆武政权防备仙霞关的最后一道防线。到了三月的时候,隆武皇帝命令督抚黄鸣骏以“巩固福建门户”作为理由,偕同郑鸿逵代替他屯扎在衢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