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扬州十日(1 / 2)

“我们错了吗?”扬州大盐商们纷纷皱眉,表情显得有些苦恼和无奈。他们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但却被世人所诟病。其中一人语气激动地反驳道:“可就算举扬州的全部财力也是救不了整个天下的!”他的声音充满了愤慨与不甘,仿佛心中的委屈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放。

另一人紧接着附和说:“是啊,我们虽然挣钱,但这些钱财又有多少能真正用于拯救天下呢?”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失望,似乎对这个世界的不公感到无比痛心。

第三位大盐商接过话头,气愤地说道:“更别说我们挣的钱,最终大部分还不是流入那些高官权贵手中了吗?”他的声音中带着愤怒和不满,似乎对这些权贵的贪婪行为感到深恶痛绝。

最后,一位盐商长叹一声,感慨万分地说:“如果没有那些越来越贪心的权贵商人,我们又何须如此?”他的话语中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和悲哀,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扬州大盐商们觉得自己陷入了一个无解的困境,无论怎么做都无法改变现状。这原本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而他们则成了这场矛盾中的牺牲品。他们不禁感叹世道的不公,同时也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无助。

【当南明王朝覆灭后,扬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朝廷迁至南京,扬州的政治影响力显着增强。

对于高杰的入驻,扬州民众坚决抵制,这不仅令扬州的民间军事力量日益壮大,更为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如果能更进一步,这座拥有上百万人口的城市完全有可能组建起数万乃至十几万强大的军队。面对仅有数千人的清军和十几万前明降军,扬州不仅具备自卫能力,甚至能够发起反攻。

遗憾的是,由于商人本身的分散性特点,使得他们在政治上如同一盘散沙。尽管在面对相对讲道理的南明朝廷和高杰时,他们成功地将其拒之门外,但随后又重新回到了过去的政治策略当中。

当清军逼近时,扬州城内只剩下了三千多名由史可法带来的正规军。此外,一些地方民团也加入到守城队伍之中,但总人数不过一万多人而已。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这样的兵力显然无法守住扬州城,反而会给城中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

就在此时,满清豫亲王多铎率领着数千名满清八旗精锐以及十几万前明降军逐渐逼近扬州。

在扬州城的城墙上,史可法忧心忡忡地眺望着远方。他深知扬州的安危系于一旦,而他作为守城的南明内阁成员、兵部尚书,肩负着巨大的责任。

史可法日夜奔波,与江北四镇的将领们商讨防御策略。他试图说服他们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敌的进攻。然而,各将领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使得统一指挥变得异常困难。

他不辞辛劳地巡视城防,检查武器装备和士兵的训练情况。他亲自指导士兵们如何修筑工事,如何运用战术进行防御。每一个细节,他都不敢忽视。

史可法还积极与扬州的商人们沟通,希望他们能提供更多的财力和人力支持。他向他们讲述扬州城的重要性,以及一旦失陷将会带来的灾难。然而,商人们虽然表面上对他表示尊重,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显得犹豫不决。这就如同当初李自成攻打洛阳一样,福王朱常洵拥有几百万亩土地,数不清的银子,就是不肯出一两银子给守军。

史可法身披残破的战袍,站在扬州城的城头,他的眼神坚定而决绝。他望着城外如潮水般涌来的满清八旗和那些曾经的明朝、大顺降军,心中充满了悲愤和无奈。面对多铎的劝降,史可法大声怒斥道:“我身为大明臣子,宁死不屈!”他的声音在城墙上回荡,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多铎见状,下令攻城。史可法毫不畏惧,他亲自率领着仅剩的扬州守军,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战场上,史可法身先士卒,他挥舞着长剑,奋力砍杀着敌人。他的身上沾满了鲜血,但他的步伐却依然坚定。然而,敌我力量悬殊,扬州城最终还是被攻破了。史可法被敌人重重包围,但他依然昂首挺胸,毫不退缩......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扬州商人不仅没有给他们曾经众口称赞视为英雄的史可法出钱出粮,组织大家将清军同样拒之门外,竟然做出了与北京那些贪婪的官僚相同的愚蠢行为——他们试图通过贿赂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以汪氏兄弟为首的扬州商人们,代表着整个扬州商业界,向多铎献上了整整三十万两白银的巨额贿赂。他们天真地认为,这笔钱可以让他们保住性命和财产的安全。但事实证明,这个举动并没有给自己带来任何保障,反而激起了多铎及其随行的满汉官员们内心深处的贪欲——

当以汪氏兄弟为首的扬州商人们,怀着忐忑与侥幸,将整整三十万两白银呈献于多铎面前,妄图以此换取身家性命与财产的安全之时。他们的“天真”之举,却如同一把火,点燃了多铎及其随行满汉官员们内心的贪欲之火。

小主,

多铎的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他嘴角微扬,露出一抹贪婪的笑容。他深知,这三十万两白银仅仅是个开始,扬州城内的财富远不止于此。于是,他一声令下,清军如饿狼般涌入扬州城,展开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士兵们挥舞着刀剑,冲进富商们的府邸,肆意掠夺着金银财宝。他们踹开房门,将妇女们强行拖出,不顾她们的哭喊与哀求。一时间,扬州城陷入了一片混乱与血腥之中。

街道上,鲜血染红了石板路,尸体堆积如山。商人们的惨叫与妇女们的哭泣交织在一起,回荡在整个城市的上空。清军的贪婪无度,让扬州城变成了人间地狱。

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那三十万两白银所引发的贪欲。只是汪氏兄弟等扬州商人已经来不及痛心疾首、后悔自己的愚蠢举动了,他们绝大多数人在整整十多天的屠杀之中,都随着他们二百年积聚起来的财富而化为乌有。】

面对这一幕.......

洪武时空的朱元璋无话可说,他对自己子孙后代的困局感到无奈。

然而,万历时空的万历皇帝却感慨道:“自靖难之役以来,我大明的兵力一直呈现出北强南弱的态势。回想当年嘉靖年间,区区数十名倭寇竟然能够攻至南京城下,而在朝鲜战场上,数万辽东军却能够轻松击败十几万日本正规军。这种局面已经持续了两百多年,早已成为难以逆转的弊端。”

他继续说道:“如果南明不能趁此机会,在江北四镇与满清拼死作战时,迅速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并取得胜利,那么南明可能连南宋的机会都没有了。”众人纷纷附和,表示赞同。

突然,有人心中提出疑问:“可是,蓟州之变导致戚家军数千人被北军消灭,浙江地区也无法再招募到像戚继光那样的强军了。难道还会有岳飞这样的英雄来拯救南明吗?”一些万历朝的臣子们心中涌起不祥的预感,他们开始担心这个南明是否真的能够长久存在下去。但面对正处于愤怒中的万历皇帝,没有人敢于直接表达出来。

“我们错了吗?”扬州大盐商们纷纷皱眉,表情显得有些苦恼和无奈。他们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但却被世人所诟病。其中一人语气激动地反驳道:“可就算举扬州的全部财力也是救不了整个天下的!”他的声音充满了愤慨与不甘,仿佛心中的委屈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放。

另一人紧接着附和说:“是啊,我们虽然挣钱,但这些钱财又有多少能真正用于拯救天下呢?”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失望,似乎对这个世界的不公感到无比痛心。

第三位大盐商接过话头,气愤地说道:“更别说我们挣的钱,最终大部分还不是流入那些高官权贵手中了吗?”他的声音中带着愤怒和不满,似乎对这些权贵的贪婪行为感到深恶痛绝。

最后,一位盐商长叹一声,感慨万分地说:“如果没有那些越来越贪心的权贵商人,我们又何须如此?”他的话语中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和悲哀,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扬州大盐商们觉得自己陷入了一个无解的困境,无论怎么做都无法改变现状。这原本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而他们则成了这场矛盾中的牺牲品。他们不禁感叹世道的不公,同时也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无助。

【当南明王朝覆灭后,扬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朝廷迁至南京,扬州的政治影响力显着增强。

对于高杰的入驻,扬州民众坚决抵制,这不仅令扬州的民间军事力量日益壮大,更为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如果能更进一步,这座拥有上百万人口的城市完全有可能组建起数万乃至十几万强大的军队。面对仅有数千人的清军和十几万前明降军,扬州不仅具备自卫能力,甚至能够发起反攻。

遗憾的是,由于商人本身的分散性特点,使得他们在政治上如同一盘散沙。尽管在面对相对讲道理的南明朝廷和高杰时,他们成功地将其拒之门外,但随后又重新回到了过去的政治策略当中。

当清军逼近时,扬州城内只剩下了三千多名由史可法带来的正规军。此外,一些地方民团也加入到守城队伍之中,但总人数不过一万多人而已。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这样的兵力显然无法守住扬州城,反而会给城中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

就在此时,满清豫亲王多铎率领着数千名满清八旗精锐以及十几万前明降军逐渐逼近扬州。

在扬州城的城墙上,史可法忧心忡忡地眺望着远方。他深知扬州的安危系于一旦,而他作为守城的南明内阁成员、兵部尚书,肩负着巨大的责任。

史可法日夜奔波,与江北四镇的将领们商讨防御策略。他试图说服他们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敌的进攻。然而,各将领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使得统一指挥变得异常困难。

他不辞辛劳地巡视城防,检查武器装备和士兵的训练情况。他亲自指导士兵们如何修筑工事,如何运用战术进行防御。每一个细节,他都不敢忽视。

史可法还积极与扬州的商人们沟通,希望他们能提供更多的财力和人力支持。他向他们讲述扬州城的重要性,以及一旦失陷将会带来的灾难。然而,商人们虽然表面上对他表示尊重,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显得犹豫不决。这就如同当初李自成攻打洛阳一样,福王朱常洵拥有几百万亩土地,数不清的银子,就是不肯出一两银子给守军。

史可法身披残破的战袍,站在扬州城的城头,他的眼神坚定而决绝。他望着城外如潮水般涌来的满清八旗和那些曾经的明朝、大顺降军,心中充满了悲愤和无奈。面对多铎的劝降,史可法大声怒斥道:“我身为大明臣子,宁死不屈!”他的声音在城墙上回荡,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