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朱元璋并未对李自成过多地批判或指责。他明白,历史总是充满了各种复杂的因素和变化。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命运。李自成或许也曾有过理想和抱负,但在权力与欲望面前,最终还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同时,朱元璋也意识到,即使自己登上皇位,享受着荣华富贵,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一旦陷入安逸和享乐之中,就很容易被权力腐蚀,变得腐败堕落。这种例子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许多曾经英勇无畏的人物最终都未能逃脱这个魔咒。
因此,朱元璋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忘初心,坚守道德底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长治久安,开创一个繁荣昌盛的王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与此同时,诸多天幕之下的皇帝和臣子们都心生感慨,他们认为李自成注定要失败。一旦李自成失败,南明王朝将不得不直面同样由女真人建立的满清。那么,南明是否能像南宋一样屹立不倒长达一百年甚至两百年呢?此刻,一些人内心开始对这个问题产生疑虑……
他们深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朝代更替乃是常态。李自成的起义虽然轰轰烈烈,但他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而满清则凭借其强大的实力逐渐崛起,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南明能否抵御住满清的进攻,守护自己的江山社稷,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尽管东晋、南宋曾经成功地延续了一百多年,但时代已经不同,局势也更为复杂。南明需要应对来自内外部的各种压力,包括政治腐败、军事疲弱以及社会动荡等问题。
但无论如何,大明的皇帝还有臣子们仍然相信一句话——胡运不过百年,南明的局面可要比南宋要好得多,至少中央政权还在,军队还在,最重要的是江南摆脱了北方这个负担,就可以轻装前进了。
【1644年4月中旬,历史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华夏大地上三支最强大的军队,罕见地齐聚在长城东端的战略要地——山海关。他们之间展开的激烈厮杀,是那个时代最为惨烈的战役。
说到满清和吴三桂两方的战斗力,我们前面已经有所提及。然而,对于李自成的军队,情况则略有不同。尽管李自成出身于流寇,但他与其他明末流寇有着本质的区别。他拥有独特的治军方略,并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
李自成的军队主要由河南、陕西等地饥饿难耐的流民组成。然而,他深知这样的军队缺乏战斗力。因此,他采取了一种策略:每十户人家供养一名精兵。通过这种方式,他从数百万流民中精心挑选出了二十几万精锐士兵,其中核心力量约为五万,这些士兵实际上是以昔日的明朝西北边军为基础组建而成的。
这支军队长期驻守边疆,却因为朝廷供给不足而备受困扰。如今,他们成为了李自成武力征伐的基石。面对曾经的同僚,他们展现出了出色的战斗技巧和经验,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挑战。】
【几乎在朱由崧被迎接到南京的同一时间里,那位曾经占据了北京城的李自成正狼狈不堪地被赶出了北京城。将这位大顺皇帝赶出北京城的并不是城中的前明朝官员与老百姓,而是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和关外的满清八旗军。
在明末这个混乱而复杂的时代,存在着两支最为强大且具有战斗力的军事力量。
其中之一便是关外满清的八旗军。当初,清太祖努尔哈赤凭借着区区十三副铠甲起兵,历经数十年的艰苦磨砺,终于打造出一支规模达数万之众的精锐八旗军。
在万历四十五年(1617 年),这支仅有六万人左右的军队以几乎全部使用冷兵器的劣势,成功击败了拥有近半数火器装备的明朝九万大军,致使明军全军覆没。在此后的岁月里,他们数次征服察哈尔、朝鲜以及辽东等地,逐渐崛起成为能够对明朝构成严重威胁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
另一支军队则是明朝末年的关宁军,其组建于天启年间,历经熊廷弼、孙承宗和袁崇焕等多位将领的努力。这支军队以辽东地区的军民为基础,曾经在宁远之战和宁锦之战中取得过重大胜利。
尽管袁崇焕最终被崇祯皇帝冤杀,关宁军依然坚守在锦州和山海关一带,直到崇祯十七年。他们顽强抵抗着满清八旗军的进攻,使得这些擅长野战的满清八旗军无法突破山海关防线。由于无法通过山海关,满清八旗军甚至被迫绕道蒙古,转而从山西和河北等地掠夺人口和财富。
此时已经占据了北京、陕西、山西、河北、河南、湖北等大片土地,几乎囊括了整个北方的李自成心里非常清楚,那支只剩下三五万人马的关宁军有着多么重要的战略意义。他想要夺取天下,就必然会与关外的满清政权产生冲突,如果能得到吴三桂的支持,那么他将获得巨大的战略优势。
于是,他一方面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吴三桂父亲吴襄的生命安全作为威胁手段;另一方面则开出封侯的优厚条件,试图拉拢吴三桂和他的关宁军。要知道,当时李自成麾下实力最强、资格最老,地位如同徐达一般的刘宗敏,其爵位也仅仅只是个侯爵而已,至于公爵、亲王、郡王之类的爵位,更是连封都不都过。至于已经被拖欠许多的军饷那就更不成问题了,此时的大顺军不缺钱。
而对于崇祯之死,吴三桂实际上并没有太多的感触。自袁崇焕被冤杀后,关宁军对大明朝廷已失去信任,其地位更像是听调不听宣。因此,当李自成开出如此诱人的条件时,吴三桂不禁感到兴奋异常。他甚至一反常态,表示愿意亲自前往北京朝见李自成。
这一举动无疑显示出吴三桂对李自成的高度重视和认可,也是他对李自成开出的优厚条件的积极回应。毕竟,这种亲自朝见的举动,即便是在崇祯在世时,作为皇帝的崇祯也从未有过这般待遇。由此可见,李自成的招安条件确实让吴三桂心动不已,使他产生了与李自成合作的强烈意愿。
然而就在他们去往京城的路上,一个李自成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在吴三桂眼中却是天大的事儿的消息传了过来。原来,田贵妃父亲的宅子还有里面的陈圆圆被刘宗敏给霸占了。
对于吴三桂来说,他的家在山海关,田贵妃作为一个已经死去的前朝皇帝的妃子,他并不怎么在意,但陈圆圆的情况却完全不同,她可是吴三桂心中的白月光啊!此刻,吴三桂甚至连自己父亲的生命都可以不顾,毫不犹豫地杀掉了前来迎接他的李自成特使,然后转身逃回了山海关。】
“还真就是一伙贼寇啊,想咱当年入集庆(南京),可是下了死命令的,禁止烧杀抢掠。”朱元璋感慨了一下并没有过多评论李自成,毕竟他也曾经面对过张士诚、陈友谅这样的对手,一旦当上了皇帝甚至仅仅占据了一个花花世界,迅速腐败的人也实在太多了。
朱元璋心中不禁想起自己当年带领大军进入集庆时所面临的情景。那时,他深知民心向背对于政权稳定的重要性,因此下达了严格的禁令,严禁士兵烧杀抢掠,以赢得百姓的支持和信任。而如今,看到李自成的军队如此胡作非为,他不禁感到惋惜和无奈。
然而,朱元璋并未对李自成过多地批判或指责。他明白,历史总是充满了各种复杂的因素和变化。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命运。李自成或许也曾有过理想和抱负,但在权力与欲望面前,最终还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同时,朱元璋也意识到,即使自己登上皇位,享受着荣华富贵,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一旦陷入安逸和享乐之中,就很容易被权力腐蚀,变得腐败堕落。这种例子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许多曾经英勇无畏的人物最终都未能逃脱这个魔咒。
因此,朱元璋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忘初心,坚守道德底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长治久安,开创一个繁荣昌盛的王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与此同时,诸多天幕之下的皇帝和臣子们都心生感慨,他们认为李自成注定要失败。一旦李自成失败,南明王朝将不得不直面同样由女真人建立的满清。那么,南明是否能像南宋一样屹立不倒长达一百年甚至两百年呢?此刻,一些人内心开始对这个问题产生疑虑……
他们深知,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朝代更替乃是常态。李自成的起义虽然轰轰烈烈,但他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而满清则凭借其强大的实力逐渐崛起,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南明能否抵御住满清的进攻,守护自己的江山社稷,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尽管东晋、南宋曾经成功地延续了一百多年,但时代已经不同,局势也更为复杂。南明需要应对来自内外部的各种压力,包括政治腐败、军事疲弱以及社会动荡等问题。
但无论如何,大明的皇帝还有臣子们仍然相信一句话——胡运不过百年,南明的局面可要比南宋要好得多,至少中央政权还在,军队还在,最重要的是江南摆脱了北方这个负担,就可以轻装前进了。
【1644年4月中旬,历史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华夏大地上三支最强大的军队,罕见地齐聚在长城东端的战略要地——山海关。他们之间展开的激烈厮杀,是那个时代最为惨烈的战役。
说到满清和吴三桂两方的战斗力,我们前面已经有所提及。然而,对于李自成的军队,情况则略有不同。尽管李自成出身于流寇,但他与其他明末流寇有着本质的区别。他拥有独特的治军方略,并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
李自成的军队主要由河南、陕西等地饥饿难耐的流民组成。然而,他深知这样的军队缺乏战斗力。因此,他采取了一种策略:每十户人家供养一名精兵。通过这种方式,他从数百万流民中精心挑选出了二十几万精锐士兵,其中核心力量约为五万,这些士兵实际上是以昔日的明朝西北边军为基础组建而成的。
这支军队长期驻守边疆,却因为朝廷供给不足而备受困扰。如今,他们成为了李自成武力征伐的基石。面对曾经的同僚,他们展现出了出色的战斗技巧和经验,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