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江立群转移了话题,顾展也大致能猜出他的心理,只就事论事将养牛场的情况进行了简单的汇报:“我们现在养牛场规模还算小,打算今年再持续扩大。”
听见上河村有意扩大养牛场的规模,江立群好奇问道:“你这养牛场规模这么大,搞得起来吗?”
“搞得起来,只要是国家有需要,人民有需要,我们就搞得起来。”
其实顾展想说的是,只要市场有需要,一定搞得起来,但是考虑到现如今还是计划经济,说出市场有需要的这类话,未免太过敏感,只换了个保守的说法。
“好,你们搞养牛场的确是一场及时雨啊,咱们现在的情况,耕牛到底还是主要生产力。”
顾展笑笑不说话。孙元倒是将顾展的心思猜准了一些,这小子,恐怕还有其他想法。”
江立群的到来,给了农科院的工作人员很大的信心,他们终于不是在默默无闻的坚守岗位了,终于有人看见了他们辛勤工作的成果。
随着江立群的离去,另一个新的想法从顾展脑海里萌生,以上河村的地理条件,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养殖基地,但是现在只是做一个黄牛的培育和输送的工作,未免有些浪费资源,倒不如在养黄牛的基础上,再养奶牛。
等奶牛场办起来的时候,估计时间就差不多等到改革开放的消息了、
那个时候等市场经济复苏,可由政府牵头,主导成立一家国营企业,专门经营下属的产业,届时这些国有企业就可以为本地市场供应源源不断的新鲜牛肉和牛奶甚至是奶制品。
本地企业一旦培育成型,将在产业带动和就业带动上面,发挥巨大的作用,到那个时候,根本就不愁这一片大地上的人民富不起来。
这个想法一旦成型,顾展就再也坐不住了。
他忙回到家里,从抽屉里面拿出纸笔,将自己的一些初步的想法逐一记录下来,等到这几天有空的时候再好好完善一下,
届时再去找田云和朱长志,也不知道这二位领导会不会被自己的想法吓到?
田云回到县里,就给朱长志安排了一个工作,就是统计一下全县现在的耕牛空缺。
这个数据朱长志那边早在上个月的时候就已经统计过,今年的春耕要不是顾展捣鼓出来的机耕犁救济,恐怕耽误春耕的生产队就会不在少数。
不过幸好,他们早就做好了准备。
“书记,咱们现在全县是一百二十八个生产大队,按照每个生产大队两头耕牛的缺口,现如今全县的耕牛缺口是二百五十六头,但实际缺口要远大于这个数字。”
田云叹了一口气:“你先挑情况严重的地方,每个生产队给下拨一头牛这样的数,算算看缺多少,对了,也不能全给,县里出三分之一的补贴资金,看公社出三分之一,还有需要的生产队再出三分之一的资金,按照这个标准通知,看具体能上报多少缺口?”
田云知道,现如今的农业生产极度缺乏积极性,单靠县级全额财政补贴已经没有办法维持了,他现在能想到的,就只有这个办法来正向调动农业生产积极性。
而且,他现在决定,夏县的农民发展必须走正向鼓励之路了,而不是继续持续性的毫无休止的补贴不作为的生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