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正月,天气渐渐转暖,村里人从屋里出来,往山坡田地里晃悠,盼着干裂的大地上,能尽快长出点野菜苗苗。
每年一到四月,属于青黄不接的日子。
冬日存粮一日比一日少,但只要春天到了,农人能靠着野菜,捱过春耕,迎来丰盛的夏日,等到丰收的粮食。
今年村里人盼野菜的心情格外迫切,因为外面粮价居高不下,他们买不起,只能等老天给口饭吃。
没想到,在村里人热切地期盼中,等来了大降温。
好好的二月,竟然比腊月还冷,冻得天地间起了一层冰蓝的薄雾,天地一片沉寂悲凉。
村里人被冻得缩回屋里,每日靠烧火炕熬着,等待真正春日的到来。
这场大降温中,村里冻死三位老人,因为又冷又穷,葬礼简单仓促,没有锣鼓班子,在冰蓝色的薄雾中,抬到祖坟堆里匆匆埋葬。
薛灿站在高坡处,遥望远处短短的送葬队伍,第一次对自己的直觉产生怀疑。
这天气反常啊,不会真再旱一年吧,到时候可怎么办哟。
在严寒压抑中,村里心思活泛的,渐渐开始想办法离开。
按照如今这世道的规矩,中原十六州以府城为界,府城之内,随意经商走动,若想出府城,需要去拿一份路引,没有路引会被视为流民。
一旦成为流民,自动归为匪徒,按照本朝治匪严格的惯例,恐怕会凶多吉少。
所有大丰朝的老百姓,都恪守这一条规矩。
一般平民老百姓,拿路引的理由有两个,探亲和经商,无论哪个理由都需要交一大笔押金,等人回到府城会退还。
这其中有一项例外,那便是嫁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