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萨尔浒(1 / 2)

着名的萨尔浒之战曹华作为明粉,可以说知道的一清二楚,建奴总共也就6万兵马,现在来围杀刘綎,那么可以肯定北路,西路明军已经全军覆没了。

建奴部分军队要清点跟押运战利品,再加上少部分要去驻守一些关卡,还有少部分伤亡的。

最后,围攻刘綎部的建奴大概有四万多人左右,最多应该不会超过五万。

面对四倍还多的敌人,四路大军里,装备最差的刘綎部,依旧杀得建奴死伤惨重。

要不是刘綎中埋伏,建奴应该杀不了他,毕竟刘綎除了有一万川军以外,还有一万朝鲜兵。

北路,西路明军已经全军覆没。刘綎并不知情,因为不熟悉地形他一直迷路找不到建奴的老巢赫图阿拉。

加上天气寒冷,道路难行,四路明军没能按照约定时间到达指定的位置,有的早早就到达了,有的又迟迟未到达指定地点,让努尔哈赤有了逐个击破的机会。

努尔哈赤解决了两路明军后又快马加鞭跑到东路这边寻找刘綎,这里是建奴的老窝,他们熟悉地形很快就找到迷路的东路军刘綎部。

然后,用计谋穿上缴获的明军衣服铠甲,冒充明军传令兵,假传消息骗过了正在迷路的刘綎,说建奴主力已经被拖住,让他尽快去攻打建奴的老巢赫图阿拉。

刘綎信以为真,轻装简行前往,辎重部队还有一万多朝鲜兵在后面缓慢行进,他自己则带领不到一万人的川军主力进入了努尔哈赤的包围圈。

知道已经中计的刘綎,淡定的拿起他那把上百斤的大刀,一马当先冲向建奴,死战不降!砍杀了数十个建奴,最后身中数箭,脸都被劈掉一半,在建奴的围攻下壮烈殉国!

刘綎所部兵马最终因寡不敌众,他的义子刘招孙背着刘綎的尸首打算突围,战至最后一刻力竭而亡,近万人的川军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少数人逃了出去。

后面的一万多朝鲜兵见大势已去,他们都是步军,跑不过建奴的骑兵,所以全部投降了。

随后,建奴又去跟明军主力李如柏决战,得知三路大军已经全军覆没的消息,李如柏慌忙带着最后的精锐跑了回去,也算是为大明保留了最后一支精兵,李如柏最后也自杀了。

谁都知道李如柏娶了努尔哈赤的侄女,努尔哈赤曾经也是李成梁身边的一名小将,是他们李家的奴才,他们李家跟努尔哈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身为四路大军的主力,李如柏磨磨蹭蹭行进缓慢,虽然也有道路难行的原因,但也比预定时间晚了好几天都没到达指定的地方。

而三路大军已经全军覆没,他身为主力军居然还没到达预定的地方,主力都还没参战,三路大军都没了。

听闻三路大军皆被建奴击溃后,李如柏率领的主力五六万装备最精良的辽东军,被建奴的小股哨骑吓的丢盔弃甲,自相踏践,死伤过千!

本来,他是主力本来是要最先参战拖住建奴主力的,然后北路,西路包抄建奴后路,东路军刘綎直接进攻建奴的老巢,这战术也没啥问题,按照曾经成化帝朱见深时犁庭扫穴的作战方略。

战术也是可以,就算打不赢,也不应该会被努尔哈赤打的损失惨重!

因为两个高级将领的骚操作彻底断送了大明朝一大半的精锐。

一个主帅公开进攻路线,想着能吓唬吓唬敌军!

也不想想你这是去把别人都给杀了,别人除了拼死一搏还能干啥,不可能会因为你兵力多就乖乖束手就擒。

况且别人的实力也不算弱,五六万人大多都是骑兵,又是跑到别人的地方上作战,建奴常年生活在关外的苦寒之地,早已习惯了关外的气候,占据了天时地利,很轻松就击败了明军。

主帅无能就算了,主将带着最强主力迟迟没抵达目的地进行决战,真是迷一样的操作!要说没点猫腻都没人信。

而成化犁庭那是做足了准备,建奴藏于白山黑水之中,难以寻找,当时的监军是太监汪直,他仅用半个月的时间就全部找到了建奴的老巢。

这得益于他统领的情报机构西厂发挥了重大作用。正是他们对于情报的掌控才得以精准定位建奴的老巢,按照成化帝的旨意,捣其巢穴 绝其种族。

杀的建奴很多年不敢进犯大明边境。

成化帝朱见深为什么那么恨他们呢?主要是因为土木堡之变以后,明朝对于这些边疆蛮夷的威慑力大幅下降。

这些建奴人时常联合蒙古各部进犯大明边境,使得边境地区的大明百姓苦不堪言。

大明多次击败他们后,他们稍一休养,恢复实力后又降而复叛,再次掳掠边境。

然后忍无可忍的大明朝,派兵五万联合朝鲜一起出兵围剿建奴。

朝鲜跟建奴相邻,也因为土地问题跟建奴不对付,大明宗主国这个老大哥都出兵了,他们自然也很乐意出兵,共同围剿建奴。

第一次就把建奴打服了,然而消停没几年,建州女真的首领董山,也就是努尔哈赤的五世祖。再次进犯大明辽东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