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这次就不任命顶头上司了,培养执政班底吧!(1 / 2)

大宋神探志 兴霸天 1723 字 2个月前

杨文才奉命退下了。

于朝局争斗中学到宝贵经验的同时,又不免有些遗憾。

宣抚使的地位太高了,作为幕僚,他何尝不希望这位辅佐的相公,能在河西拥有这等一言九鼎的无上权威。

而主动退让的结果,就是不知朝廷会安排哪一位重臣来此。

若是如杜相公那般,上下默契的,自是皆大欢喜,倘若是来一位保守顽固的老臣,难保不会有所矛盾啊……

相比起来,狄进并不操心这等自己掌控不了的人事变动。

事实上说得不客气些,以他如今在边军和党项人中积累的威望,他来当宣抚使,除了朝堂资历不够外,完全可以站住脚,在河西说一不二。

换一位指不定都没有亲自经手过兵事的宰执老臣过来,那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

土皇帝?

要看他允不允许!

所以与其操心那种顶头上司是否不合心意,需要调教,还不如想一想这个寄信的敌人。

“‘司灵’……”

“司命……司伐……司灵……都是神话中的称呼……”

在古老的楚神话里,司命的地位极高,分大司命和少司命,大司命主管人的生死,少司命主管人的吉禄,在楚文化的神明体系里,没有在其之上的神。

而“司伐”和“司灵”,则是“司命”麾下的属神,左右辅佐。

按照这样的取名规律,这三位一开始就联系紧密,甚至要极其信任,知道彼此的真实身份。

相比起来,“组织”的其他成员,别说“司命”的真实身份了,连这位是男是女,多大年纪都不清楚。

从这个角度来看,恰好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层次。

一個层次是“锦夜”“杜康”“陷空”“长春”“祸瘟”等称号人员……

个体松散,没有绝对的高下领导之分,谁也不服谁。

另一伙则是以“司命”为首,“司伐”“司灵”相辅。

这个小团体高度紧密,是“组织”的绝对大脑,绝大部分的称号人员也都服从于“司命”的调遣。

至于之前跟“锦夜”所言,“司伐”架空了“司命”,说实话那真是审问技巧,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点。

狄进目前更偏向于,“司命”默认了两位副手的行为,而以皇城司的身份重回朝廷,接触到中枢的执政者,绝不是“组织”的最终目的,只是计划里的一环。

“线索太少,动机不明,但这几位的形象倒是清晰了些!”

“‘司伐’推动的天命神石,女主当国,就体现出深谙朝局的特点。”

“而今一计不成,再施一计,‘司灵’如果真的想要通过此事,令我左右为难,甚至拿捏把柄,那有一个条件必须达成,与如今的朝臣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样一来,才能在关键时刻,将不利于我的证据及时递去京师,在朝堂上揭露出来!”

民告官,与官员弹劾官员,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难度。

如果狄进按下信件,并未追查野利一族与“组织”曾经的生意往来,那么民间有人举报,只能先将消息递给某一位御史,再由御史进行弹劾。

有鉴于如今在御史圈子里鼎鼎有名的公孙策,是狄进的至交好友,而御史中丞晏殊,也一向欣赏他的词作,哪怕风闻奏事盛行,可以不讲证据,只听流言,想要通过这条路弹劾狄进,也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可如果是官员直接握有证据,在合适的时候抛出,朝廷再让御史台跟进调查,那便是另外一回事了。

公孙策得避嫌,晏殊也必须保持不偏不倚的态度。

所以狄进在拿到信件,确定对方的招数后,马上意识到,如果“司灵”不是单纯的恐吓,就必须满足一个条件。

朝中有人!

“按照这条线索分析下去,‘司伐’和‘司灵’不是准备回归朝廷,而是已经在朝堂上有了靠山。”

“这个人的地位不会低,否则无法参与到太后衮服祭祖的事件里,更不可能影响我在河西的地位……”

“问题来了,朝廷命官为什么要在这个关头,服从“组织”的命令呢?”

如果说起初加入,是不知这个势力的危害性,当女主当国的祥瑞事件发生时,傻子也知道不对劲了,更别提接下来“组织”还会利用这个人弹劾自己,那就是往绝路上逼。

事实证明,“组织”那么多人背叛了,连专门清剿叛徒的“锦夜”都“背叛”了,“司灵”凭什么认为对方会乖乖就范?

要么药物控制,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