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流水一般,在各个平行时空悄然消逝。
横亘在半空的光幕陷入了一片死寂。
离最后一次盘点的结束,已经有了一年之余。
一些朝代喜爱观测天象的学士们冥思苦想,每日每夜的抬头望天,却仍旧没有找出光幕为何没有继续盘点的原因。
一位年事已高,两鬓斑白的老者皱了皱眉头,从垒成山高的藏书阁中走出,叹了口气:
“如此精彩的盘点,既能明晰过去发生的事情,又能知晓后世的奇闻趣事,矫正过失,重修史料,未尝不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可惜,光幕如今死水一摊,完全没了动静。”
皇帝们也时刻关注着光幕的动向,有的还专门开设了一个衙门,争论光幕出现的原因。
这一日,秦始皇嬴政从咸阳城下驾着车辇而出。
烈阳当空,他却坚决想要到民间去看看。
这次可不是如同先前的出巡,彰显皇威。
在看了如此多的盘点后,他渐渐明白了,苛政严法不适合此时的大秦王朝。
所以,此次他特意带上了公子扶苏。
车辇上,嬴政面带笑意,目视前方,对扶苏淡淡地说道:
“为朝之政,在于你。”
扶苏眼中有着波澜涌动,缓了一会,重重的点了点头。
……
汉武帝刘彻摆了摆手,决定从光幕中所阐述的一些事件中汲取教训。
于是,他带着亲信前去看望曾经远征漠北的老兵们。
老兵们热泪盈眶,握着汉武帝的手,诉说这些年的不易。
汉武帝刘彻掩面流涕,决定回到朝廷,拟写一份罪己诏,规正自己的过失。
……
三国时期
魏国的臣子和皇帝们在得知之后发生的事情,也是对司马一族进行严加防范。
他们可不想最后的胜利果实被别人篡夺。
至于蜀国上下,即便是知道了蜀地胜算渺茫,但仍旧积极备战北伐。
丞相诸葛亮夜观天象,转身回营:
“屡屡失败又如何,尽力而为,逆天行事又何尝不精彩!”
相较于魏国、蜀国而言,吴国则相对安宁许多。
吴王继续享受着荣华富贵,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有着长江天堑的庇护,他暂时不想为吴地的安危担忧。
……
唐太宗李世民眼光独到,从先前的光幕中看到了一些朝代的英明举措,开始与房谋杜断商讨新的改革事宜。
“大唐还能再上一层楼!”
……
宋太祖赵匡胤如今正在着手一件事,那便是保证让自己的血脉能够顺利继承皇位。
所以,他弟弟赵光义无可厚非的受到了一些明里暗里的打压。
大宋王朝之内,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涌动。
只是不知道,斧光烛影的事情还会不会再次发生?
……
忽必烈奋四世之余烈,在横扫草原之后。
他对于汉人的文化已经完全改观,一些汉礼仪与治国之方被他提上日程。
北风呼啸的草垛旁,忽必烈手中握着中原古籍,眺望远方。
大元王朝经过这一次的转变,在他手中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
……
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每天都如沐春风,对于朱标,他也不再过多管束。
至于之后发生的靖难之役,他也不愿挽回什么。
在他眼中,儿孙自有儿孙福。
阁楼上,朱元璋面色平静: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