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张昭主张投降的四条道理分别是。
曹操出师有名。
江东无险可守。
曹军势不可挡。
江东投降可保。
而孔明的一番话,则证明。
曹操乱臣贼子。
江东天险仍在。
曹军水军可挡。
吴主投降有危。
针对张昭投降的道理,孔明一一驳斥之后,江东原本主张投降的很多的人,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
而坚决主张作战的程普黄盖等人,在之前的议事中,因为不善言辞,被张昭言语压制。
此时听到孔明的话,个个如沉冤昭雪一般,感觉无比畅快。
孙权内心中,也打定了兴兵死战的决心。
只有张昭,无地自处。
……
不过张昭毕竟是江东第一谋士,断然不会轻易认输。
但要反败为胜,还在原来的几个问题上争辩吗?
肯定不行。
当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开辟新战场。
攻瑕蹈隙。
找孔明的弱点去攻击。
于是,张昭说:“先生高论,在下领教了。曾闻先生隆中高卧之时,尝自比管乐,可有此事?”
孔明心想,张昭这是讲道理讲不过,就想人身攻击。
这招有点阴损,但自己也不能怯阵。
“此我平生小可之比也!”孔明回答。
张昭见孔明肯在这个问题上接招,心中窃喜。
张昭说:“管仲相桓公,争霸天下,乐毅扶弱燕,克齐七十余城,这两个人都是济世之才。先生辅佐刘皇叔以来,却兵败逃亡,怕不似管仲乐毅二人吧?”
书中关于舌战群儒的记录,自比管乐是最重要的攻防焦点。
对此,孔明早有准备,孔明说:“请问子布,管仲辅佐齐恒公,被诸侯认可霸主地位,是在哪一年?”
“是在桓公七年,齐与宋、陈等诸侯在鄄会盟之后。”这种历史事件,对于张昭这种人才来说,是熟记于心的。
孔明自然也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但是辩论嘛,反击对方的论据,要让对方说出来,才更有力度。
孔明说:“这样说来,管仲用了七年时间,才做出来让世人认可的成绩。而我现在到皇叔处才两年多。子布,五年之后,我再告诉你,我自比管仲合不合适。”
见孔明躲过了一击,张昭马上打出又一记重拳。
“那不说管仲,自比乐毅如何解释?”
提到乐毅,孔明就更不怕了,乐毅攻齐的主要战绩,是联合五国,以多欺少取得的。
而且就算以多欺少,乐毅接连几年也没有攻灭齐国。
所以,孔明自信地说:“我在博望,新野,长坂几处,以少胜多,杀敌数万之众,难道还比不了乐毅,以多胜少的战绩吗?”
张昭则接着说:“乐毅下齐七十余城,而先生却从樊城不战而退,对比之下,战果迵异。”
孔明反驳:“兵法讲求随机应变,不能在乎一城一池之得失。刘琮在襄阳投降后,樊城就成为一座孤城,而孤城不可守。”
说到这里,孔明转向文官一侧问:“昔日江东伐黄祖时,放弃江夏而不守,不就是因为孤城不可守吗?对了,当初江东放弃江夏,是谁主意?”
其实,孔明心里清楚,当初劝孙权放弃江夏,不要分兵驻守的正是张昭。
但孔明还装作不知道,在堂上发问。
在场的文官中,人人知道这是张昭的主意,但也人人不答。
这话没法答,答了就是打张昭的脸!
孔明见文官这侧没人答,就又转向武将一侧,同样问:“是哪位说过孤城不可守,大家都不记得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