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平倭寇之患,挡北虏之扰(2 / 2)

工科给事中吴时来提议,

调两广总督谭纶、福建总兵戚继光、广西总兵俞大猷到北方‘专督练边兵’。

但福建巡抚涂泽民,却强烈恳求让戚继光留在福建:‘才猷超迈,忠勇性成,功勋茂着,八闽爱戴,如出一口。……盖一日有闽即不可无此官,乞将戚某专心料理闽事。’

大致就是说,戚继光才华横溢,忠诚勇敢,深受八闽人民的敬爱,是福建不可或缺的好官,走不得。

但兵部却认为,

戚继光与谭纶文武相济,在练兵御敌方面已有显着成效,应召他们回京,共同负责整顿军务。

最终,明穆宗朱载垕作出决定,

召戚继光和谭纶回京,

负责训练兵马,以备国家急需。”

“回京后,戚继光于隆庆二年(1568)二月任神机营副将;

五月,总理蓟、昌、保练兵事务,节制三镇与总督同;

隆庆三年正月,他又破例以总理兼任蓟镇总兵,镇守蓟州、永平、山海关等处。

谭纶则于隆庆二年(1568)三月任蓟辽总督;

四年十月为兵部左侍郎,协理京营戎政;

六年七月为兵部尚书,入掌兵部。”

“要知道,

明朝时期的蓟镇,

因其为京师的门户,

而具有举足轻重的军事地位,

是明朝北部边防的核心所在。

其辖区内最重要的两个关隘——居庸关和山海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是连接塞外和辽东的关键通道。

然而,由于蓟镇的兵力分散,士兵缺乏有效的训练。

乐可小说

再加之防御纵深不足,

使得明军在面对蒙古的鞑靼、兀良哈、土蛮等部落的多重威胁之下,

防御往往捉襟见肘,顾此失彼,疲于应付。

致使蒙古铁骑屡屡突破蓟镇防区的长城,深入京师腹地进行袭扰和劫掠。

值得一提的是,

在戚继光兼任总兵之前的十七年里,

蓟镇一共调换了十位大将,

并且他们均因罪被去职。”

“戚继光兼任蓟镇总兵后,

在亲密战友谭纶的极力举荐和倾力支持下,

在内阁大学士张居正(隆庆六年六月出任首辅)的高度赏识和极度信任下,

开启了军事生涯中的又一辉煌篇章。

戚继光认为:‘夫摆边之说,须驻重兵以挡其长驱,而又乘边墙以防其出没,方为完策。’

当时的长城守卫疲弱不堪,难以有效抵御外敌。

鉴于此,

戚继光多次提议调派部分戚家军北上,

旨在以其为骨干和示范来训练蓟镇的部队,

从而将长城守卫打造成一支精锐之师。

在《戚少保奏议》一书中,收录了多个与此相关的奏议,如《请兵破虏疏》、《练兵条议疏》等。

戚继光在奏议中,

对浙兵的战斗力给予了高度评价,‘浙兵俯攻仰斗,无有不胜’。

因此,

他强烈要求调派一万名原练乌、台兵到蓟镇,

并进行为期半年的专项训练。

此外,他还建议从浙江增募一万余名经验丰富的旧兵,

以及擅长使用火铳的三千名士兵,

以加强蓟镇的防御力量。

同时,他还希望能将部分能征善战的旧部将,

如胡守仁、王如龙等,也调到蓟镇,听他差遣。”

“在谭纶的积极推动下,

杭嘉湖参将胡守仁、李超等人,

率领三千名戚家军,

于隆庆三年二月抵达密云。

尽管当时天气十分恶劣,

但戚家军仍保持着严整的军纪,冒雨待命,震撼了长城守兵。

是年,浙兵的数量逐渐增至一万,

隆庆六年后南兵再增一万。

有了江浙精兵的加入和示范效应,

北方的防御,终于得到了巨大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