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世袭军户,总有一些人会将荣耀一代代传承(2 / 2)

戚继光的先祖戚祥,是朱元璋的亲兵。

他跟随朱元璋多年,最后在随傅友德、蓝玉远征云南时阵亡。

戚祥的牺牲,也换来了他的子孙可以世袭明威将军。”

老朱看到这儿,顿时得意洋洋的对马皇后说道:“看看!咱亲兵的后代,成了大明军神!”

马皇后自然不会在这种事上老朱的扫兴,

她笑着附和道:“你身边都是能人,他们的后代自然也不会差。”

“嘿嘿……”老朱笑了两声,心中突然思索到:“戚继光和张居正是同一时期的人物,被盘点到的他们,会不会出现在同一个时空里?”

朱棣此时,也冒出了同样的想法,

“如果他俩出现在同一个时空,俺倒是想去看看那时候的大明了……”

视频继续直播,

“然而,到明朝中期时,这样的卫所军户,已经不是什么高贵的象征了。

许多军户因不堪重负而选择逃离,导致卫所严重缺员。

即便是像戚家这样的世袭军官家庭,也已不复往日的富裕。

《明史·戚继光列传》中就记载,戚继光少年时期家境贫寒。

但尽管如此,戚家并未像其他军户那样选择逃避军役。

据史书记载,戚继光的父亲和弟弟都曾在明军中服役,

在这种家庭氛围中长大的戚继光,

自然而然的也走上了从军之路。”

“嘉靖七年(1528年),戚继光出生。

父亲戚景通,

为儿子取名为‘戚继光’,希望他能继承并发扬自己家族的荣光。”

“戚景通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年迈后告别疆场。

小主,

戚景通为人正直清廉,视钱财如粪土,与那些中饱私囊的武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也因此,戚景通家里十分贫寒,从里到外根本找不出什么值钱的东西。

虽然过得比较辛苦,

但戚景通还是一直告诫家人要节俭度日,切勿奢侈浪费。

小的时候戚继光不懂,

每当他流露出对奢侈生活的向往时,

戚景通总会耐心地教导他,让他明白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戚家家风严谨,数代人都备受人们的尊敬。

戚景通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戚继光身上,

并对他进行了全面的培养,

期望他能继承家族的光荣传统,并将之发扬光大。”

“戚继光自幼便热爱读书与习武,

对军事方面的知识特别感兴趣,而且他的胆识也远超同龄人。

在父亲戚景通73岁那年,也就是戚继光17岁的时候,

他按照惯例子承父业,被升任为登州卫指挥。

当他收到指令要即刻前往京城办理相关手续时,父亲内心充满了喜悦。

然而,欣喜之余,戚景通紧接着又愁眉苦脸起来。

因为家里实在是太穷,连去京城的路费都拿不出来。

最后还是卖了一套祖宅,才筹齐路费。

这一切都被戚继光看在眼里,

他在心中默默发誓,

一定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然而,就在这一年,父亲戚景通却突然病重。

收到消息的戚继光,连忙赶回老家,可还是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在料理完父亲的丧事后,戚继光也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然而,仕途生活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充满挑战和激情。

相反,一开始的日子显得有些枯燥,这让他感到有些背离了自己的梦想。

沿海的倭寇日益猖獗,而他却不能亲自上战场去保卫国家。

这种无奈和挫败感让他深感焦虑,空有一腔热血和志向却无法施展。”

“愤愤不平中,

戚继光读罢兵书,

便在兵书的空白处,写下这样一首诗: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

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